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魅力古城】刘吉祥:让百姓享受更多健康红利

时间:2019-06-11 04:4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全媒体记者 张红军

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是专家型、管理型人才,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省市空白,在颅脑创伤等方面造诣深厚,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是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

【魅力古城】刘吉祥:让百姓享受更多健康红利

1979年,出身医药世家的刘吉祥考上医学院,此后近40年,他从医生、科室主任,直至院长,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我市医疗行业的变迁。

5月31日,刘吉祥百忙之中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他眼中的邯郸医疗行业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

“40年前,我还是学生,但对当时的医疗状况记忆犹新。”刘吉祥说,因为家里几十人从医,小时候家门口时常排着四里八乡前来就医者的长龙,“那时,接生新生儿连个手套都没有……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很高,人们的平均寿命50岁左右,百姓就医多靠赤脚医生,主要是中医和针灸,医疗资源极其匮乏。”

受家庭熏陶,刘吉祥自幼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大人看病,他总在一旁观看,没事就拿起家里的中草药把玩……1979年,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五个志愿全部报了医学类院校,最终进入张家口医学院学习。

1982年大学毕业后,刘吉祥回到邯郸。当时各医院没有一台CT等诊疗机器,医生看病全靠经验,“没有客观指标、数据可参照,很多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从1986年出现第一台CT,到目前各类医疗仪器应有尽有;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彩超、螺旋CT、功能核磁”;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超级医院”;从病因不清,到现在的各病种分门别类日益细化,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微创化,药物治疗靶向化,从预防到治疗、康复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就医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前,百姓家庭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是常态。“刚毕业时,有个老乡被诊断为肿瘤患者,我已经安排了病房,办好了住院手续,但人却不见了。”刘吉祥说,回老家时看到这个老乡在麦垛旁晒太阳,“一问才知,听说得了癌症,老乡不想拖累家里,所以放弃治疗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从职工医保,到城镇医保,再到新农合医保的出现,全市98%的人有了医保,健康意识迅猛提升,医院慢性病患者井喷式增长。“老百姓从不敢看病,到主动体检,体现了整个社会健康素养的提升。” 

2012年,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我市明确把市第一医院作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只有把医疗本身做好,才能体现公立医院最大的公益性。”2013年,刘吉祥提出“厚德精医、创新奉献”的院训,在探索取消药品价格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推进“首诊基层、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市一院联手52家二级医院,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通过检查结果共认等举措,让医疗服务更加科学合理,政府形象得到提升,患者少花钱、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改革成效初显。

40年弹指一挥间,市第一医院乘势而上,现在有纺医综合院区,有精神病、肿瘤、骨科专科院区,新建精神病大楼已封顶;建立区域心脏病治疗中心、区域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心等18个学科集群,拥有8名院士;“卒中中心”成为全市唯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生物治疗中心成功引进第四代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市一院也从一个基础设施一般,专科、学科建设不强的医院,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现代化医院。工作36年的刘吉祥,手术万余台,未发生一例纠纷,并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省知识型职工标兵、省青年科技奖、省新长征突击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30项,有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我市空白,有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邯郸地区的三甲医院,我们将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发挥龙头作用,通过深化改革、精医创新,全力打造邯郸地区‘疑难重症医疗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享受更多健康红利。”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