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威:学术论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公共属性?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争论可能会愈演愈烈。
中国的博士生不知道知网,相当于“互联网从业者不知道BAT、做设计的人不知道Photoshop、炒股的人不知道证监会”——有网友如此调侃常常贩卖“博士”人设、却又在一次直播中表示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演员翟天临。
类似的表述其实并不夸张。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总量达到2亿,是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对于许多学生、学者而言,知网都是获取学术资源最重要的渠道,但其收录内容的质量却参差不齐。虽然知网上不乏权威学者的优秀作品,但也存在着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甚至还会出现诸如《论安阳师范学院强于哈佛大学》的无厘头文章。正因如此,知网对于许多有着更严格的学术追求的老师和学生而言并非唯一选择。“我参与过老师的一个学术项目,在知网上调研不同老师的学术专长和学术影响,但效果很不理想。”一位曾就读于中国某985高校的学生告诉笔者,“老师后来告诉我,从知网开始下手就是一个错误。”
然而,最近将知网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并非其槽点颇多的内容质量,而是它的盈利模式和过度的市场化倾向。
去年5月,一位大学生认为知网设置50元的“最低充值金额限制”且拒绝为自己办理余额退款侵犯了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将其告上法庭。近日法院判决知网败诉,中国知网随后也在网页上将最低充值金额改为0.5元。
除了个人注册用户,机构用户同样为知网的盈利提供了丰厚的来源。据媒体报道,截至2017年底,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已经有2万多家,在中国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在其他主要市场(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等)的占有率则超过60%。
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也让知网的牟利行为有了十足的底气,在与高校的价格谈判中知网也毫不示弱。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与中国知网的续订谈判先后因为知网开出的报价过高而受阻。武汉理工大学称,2010年到2016年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涨幅为132.86%。
有了这样的市场地位,知网的利润自然不会低。据媒体报道,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的2018年半年度财报显示,知网运营主体同方知网在2018年上半年营收超过5亿,毛利率高达58.83%,且长期保持在60%左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通过整合学术资源获取巨额利润的平台,对学术资源的生产者的态度却饱受质疑。有报道称,知网在直接从原作者处收录论文时,仅付给作者数十元的稿酬或是面额不等的知网阅读卡。
毫无疑问,垄断地位为中国知网提供了坐地起价的资本。问题在于,这样的垄断有没有可能避免,或者说,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打破这样的垄断局面?
现在看来,可能性似乎并不大。“知网的垄断是政府部门助力、历史形成的,且学术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够提高使用效率,客观上具有一定合理性。”“半月谈”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知网还要在垄断之路上狂奔多久”的文章写道,“知网本就承载着国家提升学术科研水平的期望,其背后更有教育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人民网发表的一篇评论认为,虽然知网垄断值得反思,但这并不能说明知网应该免费,因为这意味着要求一家企业为全社会提供免费午餐。
但当不合理的报价开始将公众和教学机构挡在学术大门之外时,与其强调垄断行为的合理性,倒不如去寻求控制垄断的负面效果。其实早在2016年知网向武汉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要价过高的事件爆出后,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团队发表的一篇文章就从《反垄断法》的角度分析了知网是否存在“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认为知网“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因其竞争者或广大用户的举报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主动介入而被启动反垄断调查”。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一旦被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知网将不得不停止漫天要价的行为,并面临数额不菲的罚款。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受到舆论的声讨,这个有政府背书、靠贩卖学术资源赚取巨额利润的企业还没有遭受其他负面的后果。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