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6 10:0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借版面敛财的刊物进入C刊目录 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机制备受抨击
本报记者 高四维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17日 07 版)
核心期刊借版面费敛财。 CFP供图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南大评价中心”)CSSCI两年一度的来源期刊目录评选结果将于近日公布。CSSCI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是由南大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在诺贝尔奖得主谢克曼声讨三大刊引起科学界的广泛讨论后,关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评价机制也引来不少质疑。其实,针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评价机制的争议同样由来已久。发表论文与博士毕业、教师职称评定乃至学校影响力挂钩,学术期刊借机敛财,种种沉疴痼疾早就使得以CSSCI为首的学术评价标准屡遭学界讨伐。
“中国学术GDP指数”
2013年12月20日,南大评价中心对2014~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进行公示,其中包括来源期刊533种,扩展版来源期刊为189种,收录集刊145种。被收入进来源期刊目录的通常被称为“C刊”。
在此次公布的目录中,《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由来源期刊被调整到扩展版来源期刊。1月初,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因此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发了一篇关于入选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情况的说明,以强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影响。由此,可管窥CSSCI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存在多种期刊目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南大的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为主。
CSSCI是1998年由南大评价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如今,这个数据库,已经被高校、科研院所视为最权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
而作为教育部的重点研究项目,CSSCI的官方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保证之一,被戏称为“中国学术GDP指数”。
南大教授叶继元曾撰文解释CSSCI的来龙去脉,指出其在创办之初曾参考“国内一部有较大影响的中文期刊目录,根据该目录提供的某学科类期刊数量,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确定各学科来源期刊的数量”。
CSSCI每两年发布一次来源期刊目录,此外还包括扩展版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遴选对象主要是大陆地区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集刊,采用定量(引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与定性(同行评议)评价相结合的评审办法。
根据其2009年公示的来源期刊遴选原则与方法:“来源期刊总量控制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总数的20%。”目前,我国出版的学术期刊大约5000多种。
标准异化
2010年年初,国内学术界曾对CSSCI评价机制进行大规模讨伐。其中学者杨玉圣称,“CSSCI确实是中国学术病态的写照”。
杨玉圣认为,CSSCI反映出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利益勾兑问题和学术评价标准的异化问题,他在地域偏向、刊物选择不公、学科分布不平衡以及成为高校学术评价标准的权威(乃至唯一)指数等方面对CSSCI的期刊目录提出质疑。
2010年1月18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方广锠致书教育部领导:“近年来,由于教育部的推行与引导,CSSCI成为各高校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学术评价的权威标准,成为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中国高校学风浮躁、学术不端的重要诱因。其结果,既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造成无以复加的重大损害,也成为一些学术期刊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
“一个原本用来评估学术刊物水平的技术指标,被错误地用来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乃至评价高校科研水平的权威标准,教育部的这一做法违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他在《废止以CSSCI为高校学术评价的标准》的呼吁书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