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斌(2017)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获博士学位,2007至2008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为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现任Protein and Peptide Letters等5种国际期刊的编委。
沈红斌及其团队主要从事生物分子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及海量生物数据挖掘的信息特征分析和处理的研究工作,在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识别的理论算法和模型,蛋白质网络功能模块挖掘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Protocols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工作曾被国际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作为封面故事论文报道。在理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在线生物信息科学服务网站20余个,已连续在线服务七年,被累计使用三百万余次,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研究项目10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上海市教育系统科研新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交通大学烛光二等奖等荣誉。承担本科生大平台课程《C++程序设计》和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生物特征与模式分析》的讲授,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上海交大创新能力培养专项基金资助和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管海兵(20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社会服务方面现任中国云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工信部/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专家、工信部产业转型升级专家组专家、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推进工作小组专委会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是虚拟化和云计算、系统软件,先后主持了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863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重大项目、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CREATE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科研任务。管海兵教授在虚拟化计算系统的性能优化和可用性增强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在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如ISCA、HPCA、VLDB、Eurosys、SoCC、ATC、INFOCOM、Security、HPDC、ICDCS、MM、PPoPP、DSN等)、发表IEEE/ACM Trans. 论文20余 篇(如TPDS、ToN、JSAC、TACO、TETC、TCC、TSC、Micro、TNSM等),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熊红凯(2014)
熊红凯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16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IEEE高级会员。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07-2008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任全职研究员;2011-2012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信息计算中心访问研究。
从事: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信源编码、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涉及:高维可视化信息表示、适配网络化的视频处理、多尺度分析和滤波器组、分布式信源的网络编码及传输等方向。在IEEE期刊和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一本著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项目3项、科技部86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获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ARC资助。2011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2014和2013获IEEE 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媒体信息网络研究所)
崔大祥(2012)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90年在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工作,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2004年,德国Max Planck 研究所博士后,参与组建了马普所生物-纳米工程中心,获取德国Project Manager资格证书与生物安全管理资格证书,是生物-纳米工程中心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纳米实验组组长。2004年9月回国,竞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组建纳米生物工程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2006年度获上海市浦江人才,2008年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度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7年至200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与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评价;基于纳米粒子标记与纳米效应的肿瘤早期诊断系统与传感器的研制;多功能纳米探针与肿瘤的分子影像;胃癌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CIK与干细胞治疗;高效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
胡卫生(2008)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