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精准扶贫的优秀论文3000字

时间:2019-06-06 07: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精准扶贫重在创新

精准扶贫的优秀论文3000字

  **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发展来统领扶贫工作。

  一、必须创新扶贫观念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思路。

  一要彻底转变扶贫工作理念,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创新有突破,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目前的扶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在扶贫总布局上必须摒弃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的观念,必须放眼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必须突破区域束缚,加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沟通协调,加强跨省(市)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还应加强与本省的其他地区,实行区域合作;本市的各县区、本县的各乡镇更要紧密合作。只有通过协作、合作,才能形成整体,才能形成合力。**要融入成渝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地区、南贵昆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区,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主动面向鄂、江、浙、沪等沿江沿海区域,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只有把**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统一部署,建立跨省、跨区域协调机制,内外一盘棋,才能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

  二要制定灵活多样又配套的政策措施。要依据“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政策,做好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解读和政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打好政策“组合拳”。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在政策上实现全方位对接,制定好**的“十三五”规划。

  三要建立扶贫开发示范区。**地处乌蒙山片区核心区域,要因地制宜,转变扶贫开发方式,选择恰当的县(区)作为“扶贫开发特区”,进行改革试验,探索贫困区开发新路子,推进乌蒙山片区跨越发展。“扶贫开发特区”的建成,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乃至云南、全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示范借鉴的经验。

  二、创新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怎么干?中央指出,脱贫主要靠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途径。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要突出**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化思路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好**特色牌,实施产业扶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把生态农业、生物产业、煤化工产业和旅游业这四大产业作为**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互联网+生物产业”,发展智慧生物产业;“互联网+煤化工产业”,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旅游业”,发展智慧旅游。只有把四大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智能化,才能建成智慧**。

  二是开展智力扶贫,斩断穷根,阻断贫困带际传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既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又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在脱贫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引导和培训,二者相辅相承。没有资金投入垫底,群众再有好思路,再有好技术,也无法进行建设。但如果不通过教育培训,打开群众的智慧,光是用大量资金扶持他们,也会让他们滋生懒惰思想,出现等靠要现象,没有自力更生的动力。目前未脱贫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精准扶贫就是啃硬骨头,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还要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智力扶贫,首先突出教育扶贫重点。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制定符合**贫困实际的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精准救助。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投入。重点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