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新意迭见的史学力作

时间:2019-01-16 17:3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欢迎您:用户ID名称

人民网

往期回顾

新意迭见的史学力作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新意迭见的史学力作 ——评《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金以林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8日   24 版)

新意迭见的史学力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黄兴涛教授孜孜矻矻、潜心耕耘16年的史学精品。就其资料的丰富、视野的广阔、研究的细致深入和立意之高远而言,都不愧是真正的名山著述、专家之作。同时,又由于论题特别重大,加之实事求是、思路清晰、议论风生、行文流畅可读等缘故,其传播和阅读范围也远远超出了笔者原有的想象。

  该书自去年10月正式出版以来,已重印4次,并荣获2017年“十佳图书”,入围2017年“中国好书”,获评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推荐奖等。最近,它又入选了中宣部推荐的“第八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成为9部入选著作之一。其推荐语除了强调其共有的“既专业权威又生动深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特点之外,还特别肯定此书“全书逻辑严谨、说理充分,对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的确,《重塑中华》是一部苦心孤诣的厚重力作。作者秉持“长期搜集资料、系统解决问题”的学术态度,潜心研究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问题将近20年。从2002年起,黄兴涛就发表了《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等一系列长篇论文,堪称国内外最早研究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开拓者之一。他还相继在《近代史研究》等学术名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埋头考索、反复思量,与同道一起,将此问题的研究逐渐推向深化。因此可以说,此书无疑是作者长期以来学术研究积累的结晶。

  在我看来,《重塑中华》一书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心考证、明确勾勒和系统全面呈现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孕育、形成、确立、传播和普及的历史全过程;二是清晰揭示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内在结构与动态发展,从而在“自觉”的层面有力地丰富和推进了对中华民族的研究,有书评称该书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我很赞成这一看法。

  该书有两个特点很是突出:一是注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基础,努力去揭示其深厚的内在的历史延续性,强调传统的“中国”和“中国人”认同的延续、范围的拓展,及其向现代国名和国族的转化过程,认为它在清代尤其是清末,已经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是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发生的根源,而关于这一“转换过程”,在学术界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问题上,作者与美国新清史学者的深入对话,广受学界瞩目;二是注重并揭示说明了中华民族观念的现代性,强调新的思想资源和时代际遇引起“民族”观念的现代变化,尤其是国际政治意义的“民族”概念和人类学意义的“民族”概念彼此冲突与融合的持久互动,并视其为中华民族观念现代性的集中体现。同时,作者还努力呈现出上述两个过程之间的交织、互动乃至转换关系,以彰显历史的动态与复杂。这一点,非常能体现作者历史学的宏阔视野与研究特色。

  在方法上,本书则试图将精英思想史和“新文化史”相结合,把观念呈现与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政治人物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分析联系起来,把观念本身的内容与其社会化过程关联起来,努力做到把考证与阐释相结合。在每章每节,每个重要的具体问题上,都能够有新的资料运用、做出新的考证和分析、把有关认知向前推进一步。总之,该书资料丰富扎实,论证严肃严谨,具有高度的学术性,这也是同行都高度认可的。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