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因迟交作业引发论文之辩不妨看成一次平等对话

时间:2019-01-16 16: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因迟交作业引发论文之辩 不妨看成一次平等对话

法学学生

应对规则抱有足够敬意

马寅翔老师的《刑法案例研习》是一门公选课,两周一次,一次四节,下午5点25分到晚上8点45分。

这门课是通过对热点刑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在巩固刑法总论学习效果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运用归入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当众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昨天下午,16点50分不到,许肖楠就往教室赶了。她内心有点小忐忑,想着一场风波之后,自己等会交作业该说啥呢,总不能就是一句简单的话:“马老师,我就是上次没交作业的同学,现在来补交了。”

本想早到能做点准备的许肖楠,一进教学楼就吃了一惊,楼道里黑压压的全是人。这门是大课,有192名同学,看来同学们都早到了。

17点25分,马老师准时上课。这一次,与往常不同的是,他先放了一段短视频,主要内容就是公布自己这门课的新规则“以后不再接受任何理由的迟交作业”。

“我一直坚持,作为法科学生,对规则应抱有足够的敬意。这也是迟交作业这件事我想和同学们共勉的,既然当前存在一定的漏洞,诚如学生在论证中指出的一些原因,那就应该及时把它补上。” 马寅翔表示,不是自己较真、不近人情或者把作业这事看得多重,而是强调一种规则意识,而且他的作业都是给学生留有足够时间的。

他说,规则提前说好了,接下来就是师生共同遵守的问题。

第一节课间,许肖楠走上讲台,补交上自己的作业。

她对钱报记者描述了那一刻,“他那时候在写什么,我就喊了声老师,他抬起头来以后,我把作业递上去,说这是迟到了两星期的作业。老师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我说的是啥,他还跟我说了声谢谢。”

许肖楠对钱江晚报记者表示,她不认为老师是针对她而制定的新规则,就如同她补交的那份作业,她自己特别不好意思,因为她觉得不够好。

“就算不好意思,我也不能重新写一份,因为如果重新写的话,就构成实质不公了。”她说,她只有认认真真准备以后的每一次作业,才对得起马老师对她的信任和对规则的尊重。

   

(责编:郜林筱(实习)、陈康清)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