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老师评职称不看论文和外语,这政策真好! 

 

老师评职称不看论文和外语,这政策真好! | 深呼吸

2016-03-18 20: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老师评职称不看论文和外语,这政策真好! | 深呼吸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北京乡村教师评职称,论文、外语不作为硬性指标!

近日,北京市召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动员部署会。其中一项举措是:乡村教师评聘职称对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等不作刚性要求。

从去年开始,河南、四川、江苏、湖南等许多省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进行全面改革。在职称评定中,把“讲好课”作为首要条件,淡化论文、英语要求,强调教师教书育人本位。

对此,有网友直呼,“做得好!”,纷纷点赞喝彩。为何这一举措获得一片叫好声?广大的乡村教师,以及乡村教育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一、论文、英语不作为硬性指标是“民心所向”

教师的职称、职务评定是教师的生命线,广大老师怎能不关注。而我们国家的教师职称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为许多人诟病,尤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评职称可是他们心头的头等大事之一。对乡村教师而言,评职称更是一件难事。

“看到这个政策,我真的太高兴了!我们乡村教师评职称,外语和英语是个老大难!”一位在北京某乡镇小学工作多年的张老师对记者说。

“乡村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课上是老师,课下是厨师、是宿舍管理员……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反而大;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搞研究、做论文,英语能力更是缺乏学习的环境和资源。”一位乡村教师深有感触。

确实,小编也觉得,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一些偏远山区甚至没有网络,老师们哪有条件学外语;发表论文,乡村老师哪有这么多精力、时间、渠道?难怪乡村教师抱怨职称晋升难。

二、和论文、英语说再见,老师们会有哪些改变?

“外语、论文成为乡村教师职称上升的拦路虎,现在终于要将这拦路虎清除,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对乡村教师的这一利好消息,会给咱乡村教师还有乡村教育带来哪些福利?

1.职称评比不烦心、安心乐教干劲足

“不可否认,农村教师跟城市教师相比,在能力上确有差距,对他们来说,论文和学历几乎限制了他们的成长。”教育界人士封留才说,“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更加专注于立德树人。”真是说到了乡村教师的心坎里,简直棒棒哒。

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评定职称应该看其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强,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那就可以评定职称。不依赖论文和外语考试,这切合乡村教师的实际。这是教师回归教学本质的一种尝试,去掉那些干扰教学的“杂项”,让老师从论文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安心教学吧。

2.乡村教师也荣耀,职业吸引力杠杠的

“农村教育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太低,老龄化现象严重,精神生活贫乏。”提起乡村教育,许多人都这么想。“到乡村当老师,职称晋升那么困难,根本没什么发展空间,你要一辈子呆在那里吗?”连个人价值都实现不了,很多人对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感冒。虽有奉献精神和满腔热情,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多了些许无力感,对投身乡村教育望而却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乡村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父母”,他们对学生的关心、付出的心血,我们都看得到,社会对他们是非常认可和尊重的。”乡村教师一样很荣耀,有木有?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晋升条件也没有以前那么苛刻了,这让乡村教师有了更多活动空间和发展通道。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在稳步提升,这些都将大大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这么多利好政策,你有没有投身基层乡村教育的冲动呢?

3.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在山的那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许多孩子深情地朗读过这首诗,对于乡村孩子,山的那边带给他们无限的畅想和期待,山的那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