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青椒”之困:只要能发论文 会不会讲课都行?(3)

时间:2018-12-03 03: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必须看到,即便在当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广泛存在的大环境下,仍有退休返聘授课,因家中老母亲过世不得不中断课程,事后给大家鞠躬道歉的老师;有收到得意门生婚礼邀请,却因两天后有课要认真准备而放弃出席的老师;也有对跨院系旁听的学生都能认真征询意见,及时回复邮件的老师……这些,恐怕才是中国高校大师精神的灵魂所在。

“必须坚持把‘四个回归’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近日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强调,一是回归常识,学生要刻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二是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三是回归初心,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四是回归梦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做强,而是把国家做强,回归梦想要落实到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

10月23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次行动的清理方向有三,其中包括“对部门和单位政策文件中涉及‘四唯’的规定进行修改;对本部门和单位牵头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涉及‘四唯’的规定,提出修改建议”;“对各类考核评价条件和指标中涉及‘四唯’的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手册、评审细则等”。

采访中许多“青椒”认为,中央进行“反四唯”的专项整治行动势在必行,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替代、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也很重要。

一些“青椒”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四唯”,而在“唯”的标准是否是真学问、真权威、真创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业进说,按照理想状态,文科学术评价本应是结合科学的量化标准和学术同行评价而产生,但现实中往往是不懂行的行政人员主导,导致好制度难落地,最终还是成了简单的量化考核。强调论文本身没有问题,但既要重视“小同行”的意见,也要辅之“大数据”的手段,准确评价一篇论文或一篇研究成果的真实影响力。

还有一些“青椒”提出,要警惕借破“四唯”虚化标准,变成特权当道、学阀当道、没有标准的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峰反映,中央提出破“四唯”之前,在替代方案都还没有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已经开始打着改革的名义降低标准、虚化标准。许多青年教师担忧地说,硬性标准虽有缺陷,但好歹能打通人才上升的渠道。如果依赖同行打分,科研之外可能还需要和领导、行业权威搞好关系,更加助长关系、圈子、权力对学术的渗透。

采访中很多人呼吁破立并举,一些高校已经在积极探索。据了解,南京大学已经出台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类评价方案》,提出将成果评价范围扩大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文献整理、决策咨询报告、学术译著、优秀案例创作、文化艺术创作等。其中后四类成果在成果认定和绩效评价时,参照标准折合计算为论文绩效,相应评价结果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给予同等认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