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何在人才招聘会现场仔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小何在招聘会现场填写个人简历。

为赶招聘会,小何起了个大早。太早了,公共漱洗间还没其他人呢。

小何在公寓附近的小饭馆内一边吃早点一边翻阅报纸上的招聘信息。

回到公寓,小何给在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告知近来的求职情况。

一早,小朱穿梭在地铁里上班的人群中,希望在这座城市里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晚上,在公寓里的公共上网区,小朱和小何都在上网查询求职信息,这几乎成了公寓里年轻人每天的必修课。

虽然空间有限,生活有条理的小朱总是把自己的床铺给收拾得很整洁。
普通公寓楼里,10多平米的房间里摆上了两三张上下铺,每张铺日租金10元,月租金300元,房客的身份大都是正在城市中寻找工作的大学生,房客和房东们把这样的公寓叫做大学生求职公寓。这些公寓大多处于闹市区,和同地段动辄几千元一套的出租房相比,廉价是其最吸引人之处。近日,记者走进求职公寓进行探访,将镜头定格在这些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
通过网上搜索,记者找到了一家位于樱驼花园小区的大学生求职公寓。
据房东介绍,这里最多时住了100多名大学毕业生。背井离乡、在南京谋生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但这些人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交结。有的人找到了工作,有条件住得好点了就搬走;有的人白天出去跑人才市场、招聘会,晚上回来倒头就睡。没有人在意彼此的名字,因为就业、谋生的难题已耗费了他们大多精力。
房客小何,22岁,入住公寓已有一个月时间。2011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企业干了半年时间,但收入很微薄,于是他辞去工作,留下来继续寻找合适的工作。为了不给家里人增加负担,他来到大学生求职公寓,除去300元的月租金,每天伙食费控制在20元以内。这段时间他跑了20多场招聘会,面试了5家公司,一家公司已经和他初步达成了意向。
房客小朱,23岁,也是公寓里的老房客了,目前还是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大四学生。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要走出校门了,班上的同学有的准备考研,有的在准备毕业论文。而他为了锻炼自己,已经开始做兼职,为留在南京工作生活增加实战经验。“毕业后回家,可以找到很舒适的工作,但这种生活太安逸了,我打算在南京打拼几年,实在不行就卷铺盖走人呗,至少我奋斗过了。”
大学生求职公寓成为无数年轻人开始人生奋斗的青春驿站,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为了能在这座城市打拼出一个自己的未来。
(崔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