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绘就美丽银川新画卷——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时间:2018-11-20 04: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黄肥绿瘦”的西部城市,到修复陆生生态,精心做好“绿文章”,向“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银川迈进;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到盘活水资源做活“水文章”,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到“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城市品牌,银川市在描绘绿色画卷、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蓝图中,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相对突出的优势。如何立足实际,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市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银川市委、政府的重要命题。

2011年12月,银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在西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社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为打造国家西部生态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高屋建瓴,科学决策,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发布实施。“生态建设”成为银川市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巨大的合力。

2014年,银川市委、政府实施以绿化景观水系连通和蓝天工程、城乡违建整治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7+1”工程,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环境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打造“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城市品牌,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走绿色发展之路。”

“建成塞上湖城、沙漠绿洲、宜居城市,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碧水蓝天·明媚银川’城市形象,建设品质卓越、品牌鲜明、品位一流的美丽美好之城。”

明确且极具远见的要求,出自2016年银川市委十三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银川建设的实施意见》。伴随着实施意见的出台,银川市作出坚持生态优先,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的重要抉择。该实施意见不仅成为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更体现了银川市委、政府的决心和担当。

回望十八大以来银川市发展历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从夯基筑台到立柱架梁,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政策框架日益完善,“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愈发坚定。

让绿色成为美丽银川的主色调,让“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景象再现,让“银川蓝”常驻凤城,几年来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笃定,蹄疾步稳。

树木多了,草地绿了,风沙小了,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呈现出葱茏叠翠的景象。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小微公园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让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惬意。家住金凤区的张卫国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这些年银川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让年过花甲的他生活得越来越舒心,更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2016年银川市重点绿化建设项目——贺兰山路延长线道路两侧苗圃建设工程的建成,不仅让贺兰山东路两侧绿意浓浓,也为银川市今后的绿化工作提供苗木储备,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而在2017年,中国花卉博览园12个项目建设、10个小微公园项目建设更让银川绿色盈人。

美丽银川绿做底。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构建安全生态屏障、着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推动湿地保护恢复、抓好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川段作为生态绿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大手笔造园兴绿、大幅度改善湿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银川植绿、造绿、增绿,城市生态基础愈发坚实。目前,银川市治理沙化和荒漠化土地180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99%、41.03%和16.57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穿湖过市碧悠悠,云淡风轻舞燕鸽。盐渍荒滩成历史,一川秀色亮千眸。”一首《艾依河咏赞》让人们对艾依河充满了向往。这条长150公里,串连上百座湖泊湿地缓缓流淌的河流,途经银川27公里。在为城市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生态产品。沿着艾依河畔,散步嬉水赏绿植,围湖健身看夜景,在华雁湖边享受城市滨湖空间成为市民的又一乐趣。

银川市永二干沟堤岸边,沟体砌护整齐,旁边的徕龙公园景色怡人,让人很难相信四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让居民掩鼻而过的“龙须沟”。经过治理,居住在这里的人心情舒畅了很多,还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美丽灵动的艾依河、岸绿水清的永二干沟是银川市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水生态修复,打造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