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此生,和病毒鏖战
侯云德,江苏常州人,1929年7月生,著名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的科技工作者,我国分子病毒学和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我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务。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项、何梁何利基金医学奖、中国医学科学奖、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届树兰医学奖等奖项。
SARS、甲流、H7N9、寨卡、埃博拉……这些病毒让人避之恐不及、谈之则色变。然而有一个人却甘坐冷板凳,与它们鏖战60余年,他奠定了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引领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他领导构筑了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历次重大疫情。他就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侯云德是谁,他的论文怎么会发表这样多”
1929年7月,侯云德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现常州市武进区),家里经营钱庄,生活比较富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随家人逃难至苏北,家产也被洗劫一空。
10岁的时候,侯云德开始靠半工半读上学,他摆过摊、捕过鱼、养过鸡。生活虽然清苦,侯云德的学习成绩却很优异,中学时还跳过级。
受大哥侯钰德的一位医生朋友影响,侯云德在读初中时就立志学医。1948年,侯云徳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开始了漫长的病毒学研究生涯。
1956年,侯云德经过统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1958年至1962年,侯云徳在前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戈尔布诺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激励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他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常常工作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那段时间里,他一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由于频频发稿,引起了前苏联《病毒学杂志》编辑的好奇,这位编辑还特意跑到病毒研究所询问:“侯云德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的论文怎么会发表这样多?”由于侯云德突出的研究工作,研究所的同事遇到问题也常来请教这位“中国留学生”。
留苏期间,侯云德因研究仙台病毒取得开创性成就,前苏联医学科学院组织的专家组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他的副博士和博士论文,前苏联高等教育部于1962年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这在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几十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侯云德博士是我从事科研工作30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这不仅是我的骄傲,也是病毒所的荣誉。”在庆祝侯云徳荣获博士学位的宴会上,他导师的激动与骄傲溢于言表。
“学习病毒学的目的就是要预防和控制病毒病,为人类做出贡献”
“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造世界”,这句话侯云德常挂嘴边。在他看来,学习病毒学的目的就是要预防和控制病毒病,为人类做出贡献。
1962年,侯云德学成回国,在黄祯祥院士的支持下开展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然而他并不满足,他认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应当设法解决全国数以亿计的病毒病患者的痛苦。由此,他从基础研究转向了抗病毒药物研究,并选择人体的自然抗病毒物质——干扰素,作为治疗病毒病的突破口。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