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摘要:本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人口规模、入园情况、学习情况等现状及特点。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仍旧较大,留守的原因与性别和年龄密切相关,留守儿童受教育存在超龄就学的情况。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减少儿童留守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状分析

1 研究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和城镇化的持续深入,尤其是2010年后,我国人口流动频繁,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村青壮年逐年增加。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流动人口的数量高达3.76亿人,比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2.21亿人增加了1.55亿人。人口大规模的流动也导致了备受各方关注的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而农村地区又是我国留守儿童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更多,该群体是现有研究普遍关注的内容。

2 概念界定

2.1已有研究成果

目前已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文献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留守儿童的群体特征,如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入园情况、身心健康、学习情况等;二是基于父母外出务工出现的留守情况对儿童发展造成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界定主要包含 3 个基本标准:父母双方外出还是一方外出、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儿童年龄(周福林、段成荣,2006;潘璐、叶敬忠,2009;韩嘉玲等,2020)。 一些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至少一方外出的儿童(叶敬忠、王伊欢,2006;周福林、段成荣,2006;孙文凯、王乙杰,2016);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只有父母双方外出,在家的儿童才会失去双亲的有效监护,形成有实质差异的“亲子隔离”结果,因此将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刘志军,2008)。 关于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一些研究将父母外出是否超过半年作为判定留守儿童的标准(郝振、崔丽娟,2007),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父母外出时间过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将父母外出时间长度超过一年以上的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孙文凯、王乙杰,2016)。 在儿童年龄方面,大多数研究都将留守儿童限定为未满 18 周岁的儿童(卢文菁等,2014;叶敬忠、莫瑞,2005),这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年龄段的界定是一致的,但也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应限定为不满17周岁的儿童(吴霓,2004;邹先云,2006)。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官方统计主要有教育部、民政部和人口普查这3个数据来源。表1对上述三个来源界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方法作了整理。近年来,教育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将其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在此口径下,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为1290万人。 民政部使用的农村留守儿童口径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其在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分别为902万人、697万人和644万人。 总的来说,教育部关注特定学龄阶段的儿童,民政部关注困境下的儿童,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和父母外出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界定是基于部门实际工作需求,具有其合理性。此外,已有报告和系列文献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展开了持续的研究(段成荣、杨舸,2008;段成荣等,2013;国家统计局等,2023),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跨乡镇外出流动半年及以上,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0-17岁农村儿童”。 本文延续上述口径和关注点,采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展研究,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在年龄上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保持一致;二是与绝大多数文献对父母外出情况的界定保持一致。

2.2本文的界定

如上所述,本文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跨乡镇外出流动半年及以上,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0-17岁农村儿童。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对“常住人口”的定义,本文将识别对象限定为户籍地与常住地一致(即“留在原籍”)的儿童。此外,考虑到农村人户分离现象日益增多,本文将县内跨乡镇人户分离但仍居住在农村的儿童中不能与父母双方同住的儿童也算作留守儿童。本文在匹配识别留守儿童过程中,根据人口形势的变化,在是否增加额外的父母匹配条件、是否包括集体户儿童、是否包括单亲家庭儿童等方面,对方法细节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时期对留守儿童的匹配和估计条件是基于当时的人口形势和城乡背景设定的,由于匹配方案的调整,不同时期发表的结果不能直接比较。 本文使用 2010年和202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微观数据(抽样比为 1‰),基于2020年口径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匹配识别,分析其在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和教育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状况和变动趋势。

3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征

3.1规模和地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