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股票分析论文(热点研究范文10篇)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一下股票分析论文的范文,了解其构成形式,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股票分析论文热点研究范文10篇之第一篇:价值投资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股票市场的历史回报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长期而言股市投资回报主要由经济增长或企业盈利决定,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即一国股市平均回报率随该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增长。而价值投资认为,长期而言,股票价格必然回归其自身价值。因此,价值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国家经济或企业盈利的持续提升。虽然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较短,市场机制和监管手段尚不完善,但总体而言也符合价值投资规律,价值投资理念在我国股市同样适用。

  关键词:价值投资; 股票市场; 投资回报率;

  一、价值投资底层逻辑

  自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取得显著成绩。同时,我国也不断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经验,不断完善国内证券市场。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大多为普通的股民,他们普遍认为,价值投资只有在高度成熟的股票市场才有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只有少数对价值投资有着坚定信仰的投资者一直在遵循着这一投资理念。本文阐述的价值投资,指的是投资者基于对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并通过对该国股票市场中的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专业分析,以便宜或合理的价格买入该国股票市场的指数基金或优质股票并长期持有,其投资收益随着国家经济或企业盈利的持续提升而增长的投资方式。

股票分析

  价值投资理念,自1934年由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并被投资者所熟知。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指出,证券分析家似乎总是在关注证券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格雷厄姆进一步指出,内在价值是由盈利能力决定的。[1]由此可见,根据格雷厄姆的理解,价值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并着重分析、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巴菲特作为格雷厄姆最优秀的学生,将价值投资理念发扬光大。早年的巴菲特秉承格雷厄姆的理念,更多是寻找"烟蒂型"公司,即寻找股票价格严重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股票,后来巴菲特在吸收了费雪、芒格投资理念的基础上,对早年遵循的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理念进行了改进,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持续成长的企业同样符合价值投资理念。

  对于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解释,"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中指出,决定股市长期回报率的三个变量是:初始投资时刻的股息率、随后的盈利增长率、在投资期内市盈率的变化。[2]而股息回报率和盈利增长率,可以通过分析大致估算,但市盈率受投机情绪影响则难以预测。因此,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的股息回报率和盈利增长率,对于具有护城河、能够持续成长的企业,他们愿意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持有。

  美国过去两百年股票市场表现,也佐证了长期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美国股市长期回报不但可以让投资者的财富跑赢通货膨胀,更远远超过了持有现金、黄金、国债资产的投资回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J·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指出,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即以投资者实际购买力衡量,若投资者在1802年将1美元投入股票市场,并将股市获得的投资所得继续投资股票市场,200年后该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财富将累计达到755,163美元,而同期若持有债券、国库券、黄金、货币形式,则200年后的该1美元资产将分别为1,083美元、301美元、1.95美元、0.06美元。有趣的是,这200年间,尽管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此期间的主要年份中,股市的实际年收益率保持在6.6%至7.0%之间。考虑到存活者偏差影响,书中进一步分析了其他16个国家的市场情况,对它们自1900年至2006年间的股票、债券、国库券实际回报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为:虽然各国股票投资实际回报率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平均实际回报率与美国投资股票的实际回报率差别不大,且各国的股票投资回报率皆超过其投资债券、国库券回报率。[3]由此证明,长期而言伴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平均看各国股市的投资回报也跟着水涨船高,且较其他投资品种更具投资价值。因此,股市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