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9篇

 

第一篇关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4R”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及其实践诉求

  
  [摘要]  多尔的“4R”理论是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4R”理论引导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后现代思维下的教学形态。它提倡教学的创新性、非中心性、民主性和多元性,关注生成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观念、互动性教学过程和科学性教学评价,对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智慧、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改革发挥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多尔“4R”理论;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诉求。
  
  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相伴相生,教学理念是引导教学实践的航标,教学实践是教学理念印证和更新的来源,彼此互为因果。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科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范式转换浪 潮,在美国后现代课程理论专家小威 廉姆·E.多尔“4R”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学以非中心性、多元化、异质性的特点开始寻求情境化和个体生命发展的价值,这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一种建设性和开放性的新视角。
  
  一、“4R”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课程之父泰勒以因果关系为主的教学原理深受后现代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的质疑和批判,多尔认为泰勒的线性教学模式否定了课程目标、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前后要素的呼应,也忽视了教学之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内在价值。课程不是跑道,而应该成为跑的过程本身。基于建构主义、经验主义以及过程哲学的相关理念,多尔在扬弃和继承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超越理性的、工具性的后现代课程标准---“4R”理论,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1]250-260.
  
  (一)丰富性(Richness)

丰富性关注课程目标的深度、教学的广度和课程意义的多元。多尔认为课程知识应具有不确定性、异质性、耗散性、多元性、创新性等,其在英语教学上表现为不局限于英语词汇、语法和语义等知识的传授,而是聚焦于如何启迪学生智慧学习,丰富学生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意义教学。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相长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主动建构个体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启迪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支持者。英语教学作为学生二语言习得的主要方式必须契合学科人文性、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目标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普适性,以此激发课程内在的疑问性、干扰性和可能性。
  
  (二)回归性(Recursive)

多尔运用回归的视角对布鲁姆的“螺旋式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构建,强调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实践-反思-指导实践-再反思”[1]260.回归性教学呈螺旋相关,即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不固定,二者成亦此亦彼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对作为意义建构者自身和相关主体的一种弹性互动及解释性的探索、讨论、探究。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假设和有意义的解释;知识的获取不是他人的传授和灌输,而是个体借助外部环境的主体创造和基于个体经验的一种同化和顺应的探索和建构过程。多尔的回归性视角正好契合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的新理念,如今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师生合作共同体为依托的教与学过程,在交际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关联性(Relational)

世界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关联性对课程与教学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体现在教育联系和文化联系。教育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科课程知识的内在关联(如课时上下、前后单元以及跨学科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和联系),特别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学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交际功能,跨学科知识联系会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英语学习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会增强英语教学的乐趣。文化联系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平等的切磋和探讨来融合师生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补。联系性对话诠释了一种源于地方但联系全球的文化感,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在内外联系中交互成长,建构个体知识的意义以及练就个性和能力。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贯穿联系的观点,并运用联系的方法来培养教与学的能力。
  
  (四)严密性(Rigo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