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23:3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原标题:推动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创新与发展
话语体系的第一功能是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目标是增进和加深了解,而不是创造语言和概念壁垒。话语权效果的最终实现,要靠话语体系背后的强大思想体系来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复杂问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必须面对的重大任务和时代命题。
根植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直面公共治理领域的新实践、新问题,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公共管理学应该着重探索和研究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
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社会科学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我国公共管理学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您怎么看待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蓝志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的新诉求是,在党中央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基础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打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国策,是新时代的发展追求,也是公共管理学科建功立业的指导方向和催征战鼓。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营运国家治理体系、协助人民行使政治权利,以完善的组织方法和手段、高效的公共决策程序和技巧、优秀的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廉洁高效和健康充裕的公共财政,治理国家,发展社会,服务人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一方面需要研究新时代治理的新问题,一方面还要批量性地培养人才,以现代治理的理念、方法、组织机构、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在国家追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大提升的新时代,今天的公共管理学科迎来巨大成长和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们的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蓝志勇:可以说,机遇的到来就是挑战的开始。如何提高政府的公共治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社会进步,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和挑战。如何甄别本学科的核心价值、核心任务,如何改革和创新庞大的行政机制,如何满足发展过程中人民在城市安全、乡村发展、医疗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高质量生活需求,如何保障科技文化发展、经济稳定、国泰民安、国际交往和贸易顺畅等,无一不是公共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推进学科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您如何看待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蓝志勇:在古希腊,一部哲学就概括了所有的学问。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科学分工是常态,而且越分越细,细到没有任何个人、团队或者学科能独自完成规模化的大型工程,更不用说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管理和协调的学科,俗称为人类合作协调的技术大师。它需要协调各个不同的专业,共同解决人类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问题。公共管理的学科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也包括可以用在管理手段上的相关技术,如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沟通是组织学中的一个核心变量。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年代,公共管理对信息及技术的依赖会更加强烈,而信息技术自然也会成为公共决策的重要帮手。
事实上,即便在小数据时代,管理科学也早就在努力使用数据和信息技术。因为,信息传递和沟通是一切人类协同合作工作的基础。古代烽火台的狼烟,千里单骑、鸿雁传书、锦囊妙计,就是当时的信息技术。后来的电话、电报、电子邮件,也是管理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在数据量、覆盖面、记录形式、传递速度等信息技术方面的飞速进步,使其重要性愈加凸显。但大数据在管理中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相较而言,领导水平、领导力、领导学识、决策机制、感知力、决策执行力等管理决策要素更为重要。事实上,大数据的含义不仅仅是大,还有运算力强、传递速度快、数据联通力高以及便捷的可获得性、高效的实际可用性等许多相关因素。公共管理人员使用大数据,首先要弄懂什么是有用的数据,如何从数据中提取决策信息。使用大数据,要讲究数据有效性、成本收益性和公民权益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多学科融合发展,是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公共管理学理论创新是否也应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