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5:16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我知中国有条江,名字叫长江;我知世界有条路,丝绸伴茶香;我知中国有本书,写来五千行;我知世界有个梦,和平又富强……”2019年国庆前夕,一首名为《丝路青年爱中国》的音乐视频以其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火爆网络。视频中,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十几个国家的青年音乐爱好者,在北京的世贸天阶前热情地唱响这首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祝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谱写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丝路青年音乐联盟
《丝路青年爱中国》词曲作者吴星铎回忆说,歌曲的主唱成员都来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作为《国际人才交流》的特约记者,吴星铎采访过很多在中国工作学习的专家学者,也因此建立了一个国际朋友圈。“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友人,因为了解(中国)所以热爱(中国),因为热爱更促进了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2018年10月,来自中国、埃及、伊朗、俄罗斯、蒙古、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贝宁等国的青年音乐爱好者相聚一堂,召开主题为“放飞丝路音乐梦想”的沙龙,同时现场发布了《丝路青年音乐联盟成立倡议书》,宣告丝路青年音乐联盟(Silk Road Youth Music League, SRYML)成立。
丝路青年音乐联盟参加丝路青年梦想汇活动现场
丝路青年音乐联盟的成员都对中国有着深深的眷恋与热爱,有人对中国文学与诗词着迷,有人喜爱中国的京剧艺术,还有人痴迷于中国的各项先进技术……吴星铎说,“大家都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促进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并希望通过歌声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来自贝宁的爱力舍(Elysee Kahomey)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毕业生,现任贝宁驻华大使助理。从西非远行万里来到北京,爱力舍不仅熟练掌握法语、英语,说起中文来也是流畅自信,时不时就能蹦出一句成语。他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很多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非常荣幸能够为中国歌唱,衷心祝愿中国越来越强大。”
“我们希望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青年搭建交流与联谊的长期平台,以音乐为桥梁促进各国青年相互了解、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分享互通。”吴星铎介绍说,音乐联盟是各国青年音乐爱好者创新共享的舞台,成员可以在此“玩音乐”“聊音乐”“秀音乐”“享音乐”,进行音乐技艺切磋,参与沙龙讨论,分享原创作品等等。
联盟成立当天,各国青年奉上了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蒙古长调、流行金曲、钢鼓表演、京剧选段等精彩的表演,共同宣读了《丝路青年音乐联盟成立倡议书》,并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
“我们欢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喜欢音乐的年轻人加入,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积极倡导丝路的民心相通精神。”吴星铎说。
丝路青年举办国际朋友说活动现场
音乐无国界
丝路青年音乐联盟的主创团队有一位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吴求(Shayer S. Utsho),他的父亲毛大海(MohiuddinTaher)曾经是中国国际电台的孟加拉语专家。2岁起,他就跟随父母在中国生活,这里算是他的第二故乡。后来父亲回国工作,全家搬回了孟加拉,但是中国成为了吴求梦里难忘的乡愁。终于在201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国际留学生,也让他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因为热爱音乐和中国文化,吴星铎和吴求创作了很多动人的旋律,并将中国和孟加拉国的歌曲进行互译,介绍给本国的朋友。“《怀念D小调》(D Minor Scale)是我在陕西榆林的靖边县旅游时看到黄土高原上的一轮落日有感而发创作的旋律,”吴星铎说。吴求听后非常喜欢,让他感受到了那份淡淡的乡愁,他把中文歌词翻译成了孟加拉语。两个青年在一起哼唱旋律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音乐是永恒的。它跨越了时间和地理。”谈及音乐在跨文化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吴星铎回忆起自己在埃及的另一段旅行经历。临行前,埃及好友沙可云(Reem Saqr)向他推荐了埃及流行歌手Mohammed Muneer的歌曲“So Ya So”。
“一路上,只要我弹唱起So Ya So habibi haba sio的欢快旋律,埃及人就会兴奋地又唱又跳,跟我热情地互动起来。这首歌曲成为贯穿我此次旅行最为难忘的元素。”吴星铎回忆说,在蔚蓝的尼罗河上泛着点点白帆,他创作了歌曲《尼罗河水》,表达对这个古老文明的热爱。
“In my dream I fly five thousand miles. To meet the pharaoh in an ancient coptic style. Falcon shows me how to find the crocodile. They hide their secrets in the river N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