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为什么国家博物馆1号文物是它……

时间:2022-05-19 14: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开栏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即日起,“天津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与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
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195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时
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王冶秋
心心念念一定要找回它
找到后被编为0001号1927年4月28日
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
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
没有犹豫 更没有畏惧
慷慨赴义那年他年仅38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当年也被抓进监狱的李大钊长女李星华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中回忆:“为了延长他的痛苦,刽子手们对别人只施刑二十分钟,而对他施刑长达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生前曾撰有一篇短文《牺牲》:“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的一生,都在追求“高尚的生活”。彼时的中国,血雨腥风,什么样的生活论得上高尚?
他在《狱中自述》公开昭示:“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部分成员合影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渤海之滨的河北省乐亭县。1914年9月,李大钊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在日本,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为他回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奠定基础。第二年,他得知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
1916年,李大钊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任职期间,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一起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大潮。
“人生的最高理想,在于求达真理。”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并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后排右三)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部分师生合影
一大批时代青年就是通过李大钊的文章,转而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后来和斯诺深情感怀: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呼吁有志青年,“取世界一切白首之历史,一火而摧焚之”,定可以“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33年4月,北京公葬李大钊的群众队伍
李大钊牺牲22年后,“青春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宛如青春之火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飘扬。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1920年,李大钊开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伟大壮举。100年后,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已是世界第一大政党,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
“如果爷爷能看到今天,一定倍感欣慰。”李大钊的长孙女李乐群说。
来源:学习强国、新华视点
原标题:《为什么国家博物馆1号文物是它…… | 党史“政”在学⑥》
阅读原文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