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业界人士表示 加大语言教育和学习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减贫事业

时间:2020-08-07 04:4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乔全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人士表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地域区隔、传播信息和技术的工具,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基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言以及外语都是语言扶贫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当地自然资源匮乏,脱贫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教育扶贫的推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娟介绍说:“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少数民族有31个之多,我们首先在深度贫困县东乡县开展了农民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培训方式我们采取了浅显易懂地讲解,有趣的游戏、聊天,还有情景模拟,以及现场展示等这样的一些方法,农民的语言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变高了,从而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语言扶贫是助力减贫的基础性力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表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地域区隔、传播信息和技术的工具,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基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是语言扶贫的基础路径和核心经验。李宇明说:“应该说以普通话为代表的这种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接受教育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个也是人长志气扶贫扶智扶贫扶技术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再一个就是你能不能通过语言把自己很好的能够表现出来,把你的产品,把你的商品,把你的智慧能够表现出来,这也是很重要的语言能力。实际上说到底是语言能力对扶贫所起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语言扶贫实践路径和经验体系。贫困地区群众的交流交往能力有所增强,创业就业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职业技能明显提升。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认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李宇明说:“多学一种语言是一种财富,一个人的语言技能比较多,语种能力比较多,是一种财富!语言学习它不是一个对立的东西,不是说你会说了英语就不会说法语,会说了汉语都不会说方言。实际上一个人在小的时候,特别是在14岁、12岁之前,只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面,他可以很自由地学会一种语言。所以我们也呼吁我们中国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好本地的语言,不管是方言还是民族语言,周边的多种语言都掌握好。长大了,学好普通话,学好外语,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国人如果具有这种多语多言的能力,走出去是非常有价值的。”

  专家表示,中国采取以普通话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多语制教育,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言以及外语都成为语言扶贫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发挥着作用。多元语种教育已成为促进中国减贫事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