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凿壁借光”还没过时,付费自习室里的 9 个故事

时间:2020-03-24 18: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1月24日22点34分,北京海淀区,时分付费自习室,顾客在格子间学习。

11月24日22点34分,北京海淀区,时分付费自习室,顾客在格子间学习。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自习”这件事,在离开校园后离他的生活会越来越遥远。

然而,如今的职场,“上自习”需求依然存在。钛媒体发现,自2019年年初开始,付费自习室在一些城市悄然兴起。以北京为例,根据国内一家生活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截止11月底北京地区已出现了至少 65 家付费自习室。

在这些市场化运营的自习室中,用户可以办理不同期限和面额的充值卡,以2~10元/小时或40~80元/天的价格,在付费自习室买到一个平米见方小格的使用权,在方格里不受干扰地安静学习。

自习室灯光昏暗,只有一个个小格子各自透着明亮。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起一个古老的成语——“凿壁借光”。

28岁金融女白领从疲惫的职场抽身出来,在这里彻夜刷题,为出国深造做准备;

24岁家族企业董事长在这里备战MBA,为了证明自己不只是“徒有虚名”;

备考研究生的大四学生,在这里学习,“紧张到脱发”;

戴着“裁员”紧箍咒的项目经理,放弃所有娱乐生活,在这里忘我学习,只为能够掌握 “命运的主动权”;

职场7年的男人,在这里暂时逃离“生活危机”,想通过自学考证来改变现状;

追星少女在这里刷夜,为了省下住宾馆的钱,买一张跟偶像见面的门票;

……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97期,在这寂静如谜的空气里,我们跟格子里的他们聊了聊他们的压力、焦虑和期待。

职场7年父亲:想转行,不想再错过孩子的成长

时分自习室监控画面。自习室约90平米,分为静音区、键盘区及公共区,静音区有43个位置、键盘区9个位置,公共区设有储物柜和餐桌。

时分自习室监控画面。自习室约90平米,分为静音区、键盘区及公共区,静音区有43个位置、键盘区9个位置,公共区设有储物柜和餐桌。

杨帆,31岁,金融从业者,已工作七年。杨帆来付费自习室, 是为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为日后转行打基础。

杨帆工作很忙,每天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出差频繁。

一次,他出差半个月,在和家人视频通话时,屏幕里,宝宝一看见他就“哇”地哭了出来,因为“孩子太想念爸爸”。

那次通话十分触动杨帆,他感到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杨帆周围同事,几乎都跟他一样,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他说,不想自己留下遗憾,想多花时间陪孩子、教育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

杨帆考虑转行到证券公司:不用坐班,市场交易时间到每天下午3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比现在多一些,“他上幼儿园之前的时间我错过了,将来我不想再错过”。

他现在做的是供应链金融,主要负责企业贷款业务。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稳定的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大:“国家一整顿,很可能我们就被关了。”

他想先把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过,为以后转行做准备。

生活的现状,让杨帆倍感压力。没结婚时,他挣得虽少,但够自己花,现在要养活一家人,每个月日常开销要一万多。

除了经济压力,杨帆还要考虑自己未来的提升空间、小孩教育问题、父母养老,这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金融女白领:自习室刷夜,为出国深造提升自己

啾啾,28岁,金融白领,工作四年,在自习室备考英语,为出国读研做准备。

啾啾家到自习室半个小时车程,她每天早上9点准时出现在自习室,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

“从家里到自习室家离这虽然有点远,但在家学习效率太差,在这学习效率有保证。”这是啾啾第三次备考,之前两次她均未通过。

11月24日晚11点,啾啾在做英语题。这一晚,她准备留在自习室刷夜。

11月24日晚11点,啾啾在做英语题。这一晚,她准备留在自习室刷夜。

金融行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下班回家整个人都瘫掉了,非常疲倦,但每天还是要抽出2小时来准备考试”。

前两次,她无法100%投入精力备考,考试也未通过;这次,她专门跟公司请了一段时间事假,全心准备。

“我那份工作,每天脑子都不能停,我做了2年多。” 啾啾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她想出国读研究生来提升自己,暂别高压工作环境。

以前同期备考的朋友顺利出了国,都快要完成学业了,这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她已经卡了2年,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考下来。

考试倒计时一周,这一晚,啾啾在自习室刷夜,她说自己脑子已经学得快“木掉”,但仍然想争取时间冲刺。

巨大的压力,让她经常失眠,失眠之余,她感觉自己在“疯狂掉发”。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