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哪些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数据告诉你!

时间:2020-02-25 18:1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哪个专业好?”这是同学们进大学前问的最多的问题。

  “学你这个专业有啥用?”这是同学们大一大二最爱和外专业争论的问题。

  “本科XX专业,我要不要考个XX研究生?”这是大三党最爱在知乎或贴吧提问的问题。

  “你这个专业能找什么工作?”这是大四时同学最不爱回答的问题……

  对所学专业的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似乎贯穿了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大家最后“用脚”投的票,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麦可思研究(MyCOS_Research)最近推出的《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让我们在考研一事上,更能看出同学们对自家专业的真实想法。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调查?

  中国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是麦可思研究(MyCOS_Research)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新增的专业,对毕业生各项数据的综合统计调查。在学科上,调查覆盖了11个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学科门类,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万。

  其中的两组图表尤为值得关注:

  1.2015届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单位%):

哪些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数据告诉你!

  2.2015届本科各学科门类读研转换专业比例(单位%):

哪些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数据告诉你!

  有上面的两组图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最基本的数据,全国有百分之十三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而这其中有近三成的人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

  就此数据采访了20多位不同专业的小伙伴,发现大家的答案如下共同点:

  继续读本学科的研究生有两种情况:1.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2.对本专业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

  跨专业读研也有两种情况:1.经过四年学习,对本学科实在没有兴趣,想换一个专业背景;2.对本学科的就业前景感到绝望,想换其他学科改变出路。

  下面就图表中的数据,咨询相关专业的同学,来一个更具体的分析:

  1.医学

  考研比率最高,跨考比例最低,直接来看医学的小伙伴似乎对本学科最为忠心。

  学医小王表示:“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在国内想进三甲医院,起码要博士毕业,面对“5(本科医学教育) 3(住院医生) X(专科培训)”的培养模式,想成为正式的大医院医生,没有读研读博的打算几乎是痴人说梦”。

  “跨考比例低,这也正常,医学生本科课业压力太大,始终在考试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没有时间看其他的。想毕业时跨专业考研,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够”。

  2.管理学

  读研比例最低,跨考比例最高,似乎可以这样总结,管理学学生最不爱读研,读了也一定要换专业。

  管理学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她的具体专业是 工商管理,从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要做些什么。

  看了看公司的招聘,基本上都是行政助理、销售、财务、人资这几块。我们的课很多很杂,除了工科的没涉及外,其他的都有,艺术类的都有。但学的都很浅,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而就业的那几个版块,实际上门槛很低,外专业的都可以来和我们抢饭碗。

  我们这种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既不懂生产又不懂研发,也没什么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上,好迷茫,将来要何去何从?

  3.理学

  理学的读研和跨考比例都居于高位,似乎可以这样说,理学盛产学霸,且学霸跨界能力强。

  学数学一行似乎对此深有同感,他说:“理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最粗暴的解释就是数学、物理、化学”。“我们更注重理论研究,出去找普通工作呢,老实讲市场上的公司根本用不上我们学的那些东西,人家只是需要的干活的,真正搞研发的,本科文凭太低,拿过去简直是笑话。”

  “跨专业读研对我们难度较低,像我是学数学的,像金融工程、保险精算,对我们这个学科出来的学生是非常喜欢,数学基础好是很大的优势”。

  4.历史学

  读研和跨考都处于中段,似乎是最理性的一群人。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