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2020辽宁在职硕士政治毛中特:重点时间线(1950

时间:2020-02-14 19:4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950. 02 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1950. 06 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950. 06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为多方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①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②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③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④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⑤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⑥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⑦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1951. 12 “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2. 09 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 到十五. 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 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 0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②《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③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①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②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④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

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⑥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 &mdash变 10. )。

⑦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 1953 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③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④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⑤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1954. 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内容:①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dash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1955.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 01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内容:①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②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③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1955. 04《论十大关系》&mdash&mdash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①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

②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

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政治方面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

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④是和非的关系

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③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④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⑤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b、不用行政力量

c、艺术、科学的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956. 09 中共八大&mdash&mdash(第一次会议)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内容:①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

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A、在经济建设方面

①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 12 月,新经济政策。

B、在管理体制方面

①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

②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 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C、在政治关系方面

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①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②依法办事就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③注重法制教育在社会上培养守法的风尚

b、党和各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c、 ①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②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

③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④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

D、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

E、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

1957. 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内容:①多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和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三点):

⑴矛盾普遍存在

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关系和力),(基础和建筑)的矛盾

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⑷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⑸解决的方法:经过调整两对关系中不适应的方面,是制度得到巩固。

②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⑴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

⑵前者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⑶后者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批-团”的方法。

③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即 56. 以后)

⑴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⑵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⑶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

⑷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⑸另外,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 1954. 提出的,55 万隆再次重申。

⑹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④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文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