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以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11-12 07:4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导语:国家公务员考试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以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于树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翼合力”: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重点领域改革;另一方面,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梳理当前我国改革和开放的内外逻辑,赋予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以改革开放实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前进,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在总量和结构上实现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缓释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当前,需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在四方面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

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的同时,把重点放在“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在降成本方面,重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具体可通过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价格下降,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通过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收费公路制度改革、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过增值税税率和社保缴费率改革、公用事业收费改革等,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在补短板方面,重在补基础设施、民生、农业农村、科技短板。其中:补基础设施短板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其基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成本收益分析科学准确;补民生短板重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制度创新、继续加大医院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力度,深化职业教育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项具体改革;补科技短板重在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及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新兴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在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的前提下,增强企业活力。在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扩大市场边界——直接的资源配置,将“证照分离”改革扩大至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另一方面,清晰政府边界——监管和服务,改革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推动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约束政府行为。在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在“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分类推进相关涉企改革。深化各类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改革,为国有企业降杠杆,为民营企业拓展资金来源,为优质企业整合资源,为困难企业摆脱困境。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提升产业链水平。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改革需为核心技术研发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需把握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为产业与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基础,而产业结构升级是制造业和创业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以降低制造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落实区域发展改革举措以加快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其次,为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鼓励创业创新的制度体系,包括创新创业信息通报制度、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会保险制度、知识产权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制度。

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在打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破除产生供需矛盾的制度性障碍。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国有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提升营商环境,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起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机制促进供需平衡的作用。在打通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在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方面,关键是通过制度创新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