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怎么回事?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为何遭歧视(2)

时间:2019-10-22 18:1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真正被影响的人?

事实上,被学历歧视所影响的人除了像小景一样“少数认真学习的人”,还有一些报考了全日制但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应届生。从前文给出的数据推测,仍然有53%的人可能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析人士表示,在就业市场上,真正被歧视影响的可能就是非全日制应届生。

2016年,教育部出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意味者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并轨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度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往后两年则有不少自主划线院校出现非全日制名额空缺的情况。有媒体报料,也有不少学校甚至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

小彦就是一名非全日制的应届生。2017年年初,大四的她,成功进入了某高校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复试,但后来因为分数原因,接受了学校调剂建议,该年9月入学后,正式成为了一名非全日制应届生。她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们班“大概有一半是应届的”。非全的身份对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没有和全日制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现在这个情况,好像我们选择非全日制就是一种罪过,找工作的机会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就业。

她在求职中,发现有些银行在电子简历中,只有“全日制和在职”或者是“正规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的选项,根本就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选择。在2016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非全日制就和以往的在职完全不一样了,一样的入学考试,一样的老师教学,学一样的课,参加一样的活动,为什么非全日制就要被招聘单位定义成低人一等呢?”

桐桐认为,学校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的行为“挺坑的” 。因为用人单位还是倾向于一刀切的方法,不会逐个甄别非全日制是否是被调剂的应届生。但是这些人在选择接受调剂成非全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后果)。”

储朝晖也认为,学生在考虑是否接受调剂成非全日制时,“不能太理想”,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确实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不管是不是应届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在空余的时间就应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不确定风险。

垂直类博主非全研究僧bot也表示:就业是双向选择,教育部的原话。”尽管从他的其他微博图文看,也许他一直都在发文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抵制学历偏见,并为同学提拱了自救工具(人社局投诉通道)。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文规定了:“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目前,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定向类别。这些大学的做法与桐桐的想法一致,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严格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招生要求,非全日制就应该只招定向类别,且不允许全日制调剂成非全日制。

而熊丙奇则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正如前文所述,他认为,企业明确将非全日制排除在秋招之外,就是一种歧视,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这类涉嫌学历歧视企业的监管,纠正它们在招聘过程中的学历歧视行为,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要遵循公平就业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人才招录时,不能出现类似的学历歧视行为,要带头推动就业公平。

《中国经营报》也查找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作出行动,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纳入到招聘条件中来推动就业公平的实现。2019年9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市属事业单位在其照片高层次紧缺专辑人才补充公告中,明确说明了在此次招聘中,2016年12月1日后被国内高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资格。

“隐性利益”大于争议

从种种现象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的确面临着就业中的学历歧视困境,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仍正在增加,每年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行列的学生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以南京大学为例,称该大学2020年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1400人,比去年录取人多出35人。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在前,为何还有人接连报考的原因到底如何?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