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全媒体时代:军旅文学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9-10-06 04:5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军旅作家的思想观念、创作格局和艺术手法也应该进入新时代,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找准新的历史方位,找到新的创作视角,形成新的艺术风貌。这对于军事记者在新时代讲好强军故事,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旅文学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军旅作家而言,思想观念、创作格局和艺术手法也应该进入新时代。

按照我的理解,新时代的军旅文学,其内涵是中国军队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催生出的文学作品;其关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广大基层官兵作为主人公和“剧中人”;其使命是讴歌中国军队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激励官兵斗志、砥砺官兵情怀;其目标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高原”迈向“高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官兵。

进入新时代,军旅文学要产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黄钟大吕之作,也要诞生能够见证和抒写这个时代的杰出作家。当前,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军旅文学的创作队伍发生了一些变化,军旅作家的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新的形势和任务,使军旅文学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机遇来自伟大的强军新时代。新的挑战其实不是专业化创作模式的调整改变,或者管理模式的变化,而是军旅作家能否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个伟大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佳作。

一、新时代军旅文学创作,要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

信心缺失问题,是当前军旅文学创作队伍面临的一大问题。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人民军队建军90多年来,军旅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支脉,推出了众多文学名篇,创造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曾几乎占据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今天,因为新老交替尚未完成等原因,军旅文学创作队伍中,存在底气不足、信心缺失等问题。这个问题,与找不到新时代军旅文学的历史方位不无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上升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样的高度,对于军旅文学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繁荣发展的机遇。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闻工作者和军队文艺工作者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年3月,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的职责使命,再次明确了新时代军旅文学的历史方位。

作为军旅作家要认识到,进入全媒体时代,作家作品的创作、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要深刻认识,不管环境如何改变,军旅文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振兴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文学中,军旅文学也一直是其最具阳刚之气、最具理想风骨的那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头,参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军旅作家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的最大“底气”和优势。我们一定要把丢失的那份文化自信找回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使命指引新方向。无论编制怎样调整,岗位如何变化,传播形态如何改变,只要军旅作家们认真学习、躬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拥抱时代,努力创作,就一定能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军队的精品力作。

二、新时代军旅文学创作,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