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逃避式考研背后,百亿考研市场的割据战

时间:2019-08-20 04: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其三,小而美的分散化运营模式开始出现。

对于传统机构而言,传统PC端的考研论坛、网站虽然也开始了移动端APP的尝试,但提供的仍然是“教学”和“课程”,而不是“经验”和“信息”。“大家都是到处搜集目标院校的内部资料,如目标导师的讲义、面试老师的风格等”,而提供信息最直接有效的角色是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于是,考研学长帮、考研专业课VIP、经验超市应运而生。

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研培训市场的分散化。 2017 年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在线课程交易额仅为 7 亿元人民币,只占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0.4%。从市场份额来看,考研在线课程的市场容量与语培、K12 课外培训等板块无法相比。但不可否认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考研风的盛行,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市场所用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站在风口上的行业。

学府考研董事长付蓉也表示:“未来在线业务会更多占领传统大班市场,线下面授则更多转向高端课程、集训营和一对一领域。在未来变化上,线上、线下将更加深度融合,大机构在高端产品上做得会更加充分。比如包含增值服务比较多的高端课程,像集训营、一对一辅导。普通课程走线上,客单价在几百块钱左右,销量也大,动辄上万人报名。”

资本“催不熟”的考研培训冷市场

考研培训班的产品,从低价的 500 元课程到高价的数万甚至十余万,假设报班学员选择的产品价格为 5000 元至 10000 元,则考研市场的规模为 50 亿到 100 亿之间,这也是各大投资机构对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预期。虽然庞大的刚需催生了火爆的考研市场,但资本对考研市场却表现的有些冷淡。

根据铅笔道数据,考研培训赛道玩家将近 100 位,而在 2018 年全年,只有 4 家企业融资,只有个位数新企业出现,丝毫没有溅起波澜。

前有文都教育、万学海文、新东方在线、海天教育、恩波教育等巨头笃定如山。后有小玩家夹缝中求生存。据统计,其中超过60%的玩家从未拿过融资。虽然,对于大部分备考生来说,考研报班是刚需,但市场似乎并没有被催热。

就整个教育行业来说,K12、素质教育、STEM赛道都是 2018 年投融资的大热门,到考研培训这里却变成了“洼地”。据《 2018 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统计,仅 2018 年前三季度,教育行业共计发生了 445 起融资事件,融资额共计430. 66 亿人民币。

但 2018 年考研培训只发生了 4 起融资事件,出现了 2 家新公司,经验超市和另外一家考研专业课VIP。考研培训领域融资总额粗略估计在 5 亿左右,占到整个行业投融资的1.2%。

那么是考研这门生意不吸金吗?来看两组数据。

文都官方信息显示,文都教育在全国拥有 30 多家直营机构, 600 多家合作机构, 3000 多个教学网点。其 2016 年财报显示, 2014 年- 2016 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000. 1 万、1. 17 亿、3. 91 亿,净利润分别为302. 8 万、155. 1 万、1142. 9 万,而根据 2017 年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 2017 年文都教育营收达到5. 9 亿,净利润4821. 9 万。

而据新东方在线发布数据显示, 2018 年( 5 月 31 日止的财政年度)新东方在线包括考研及4/ 6 考试的大学考试备考营收为2. 56 亿人民币,占总营收的39.3%。

从毛利的构成来看,新东方在线的毛利中,大学生课程是绝对的支柱产品,在2016- 2018 年三年期间,占比均超过了80%。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看出,考研培训机构相较于“烧钱”的在线教育来说可以用“金矿”来形容。其实,资本对于市场的选择一方面看重其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则看重其市场集中程度,而这一点正是考研市场所欠缺的。

一方面考研课程除了全国统考科目之外,标准性差,需要考研机构多年的沉淀积累,课程品类相对分散,专业课程差异度高,集中教研成果可复制性较差;另一方面,应届生毕业生占考研人数一半以上,消费力差。多种因素叠加,让考研这个似乎传统的市场,依然位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同时也让资本对考研培训这个市场“怯步”。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