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全国政协常委傅惠民:从专业布局课程设置两方面改革职业教育

时间:2019-08-03 14:2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6月17日-19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京召开,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商建言。18日下午,17位全国政协常委作大会口头发言,中国政协网对此作视频直播。

  傅惠民常委作题为《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发言。

  傅惠民指出,未来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靠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尤其是在当前制造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对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给。

  要着力从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改革。在专业布局上,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所需,也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增设具有较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专业,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已有的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保持必要的灵活性,根据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要求,动态调整课程,动态做好科研先导、教材开发等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不断完善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有力支撑。

  二、要树立“互联网+”的新思维,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是今后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方式快速扩展至经济社会各领域,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此,职业教育也必须树立“互联网+”的思维,适应时代的要求,把互联网与校园环境建设、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优化、社会培训等有机结合,这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势所趋。

  三、要深化改革,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要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各级人大和政府也要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规范产业界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意识,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