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经济学硕士毕业,6年没考过CPA,真的是智商问题

时间:2019-07-29 18: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四年才考过财管,税法考3年还是44分,花费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娱乐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最后换来这样的结果,难道真的是智商问题?

  前两天,高顿小编在知乎上看到一条帖子,看完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帖子的标题是“查完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是怎样一种体验?”,开始以为,这是考生在拿到成绩单以后,为了感慨自己的辛苦付出而发的帖子。但没想到却是一个考生准备抛弃“沉没成本”的例子。

经济学硕士毕业,6年没考过CPA,真的是智商问题

  四年才过财管,三年税法还是44

  真的是智商问题?

  简单来叙述一下这位高票回答考生的经历。

  今年是这位考生第六年备考CPA专业阶段,考了会计和税法,结果两门都没过。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5年的漫长备考期。

  第一年考会计,60.5分通过;第二年考财管,55分失败;第三年考审计和财管,审计62分通过,财管58分失败;第四年考经济法、财管和税法,经济法63分通过,财管和税法都失败;第五年考财管、战略和税法,财管和战略分别以60.5分和65分顺利通过,税法依然44分失败。

  所以,他说自己再也不考CPA了,要和CPA彻底说再见。

  他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智商问题”,因为他为了备考CPA,曾经整夜整夜的看书,世界杯没有看,国庆节也没有过,甚至复习到两腿发软。他已经努力到不能再努力了。

  但是小编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我看到的,是他在备考CPA背后的成功和失败,而且他的成功一定多于失败。因为会计和审计、经济法、战略都是一次通过,只有财管考了4年、税法考了3年。正如评论区所言,他硕士都毕业了,怎么可能智商有问题?

  会计和审计作为CPA六科中难度大的两个科目,都能一次性通过,自己又是经济学硕士毕业,凭什么把备考CPA失败归结于智商问题?

  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像考生提到的,从考驾照、考证、打牌打麻将等事情中看出,自己的应变能力相比较而言可能真的弱一些,但根本矛盾在于,考生并没有从自己的失败中看出真正的原因,从而去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分析考生CPA失败背后的原因

  高顿小编对考生描述的自己的备考经历做了一些分析,得出了一些他备考失败,或者说是他觉得自己备考失败的原因。

  1、不善于数学思维

  CPA六科中,计算量多的就是财管和税法,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他就是败在这两科上,反而知识点难度很高的会计和审计,都是一次性通过。很多他眼里的“高智商”考生,可能在备考会计和审计的时候都失败过。

  包括他说自己在入职考试的行政能力测验中,逻辑题和数学题只答对了10%,打牌时不会推断自己怎样逃跑,也能看出,他的弱项就是数学思维。

  2、科目搭配不合理

  从他的备考顺序中能看出,他备考时基本是按照难度等级来考的,会计、财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并没有我们所谓的科目搭配,无论是知识点结合还是难易度分配,都没有涉及到。

  数学思维是他的弱势,那么他就不应该把财管放在一开始考,而且也不应该连着四年一直考,因为财管计算量大、难度高,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所以他每年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财管上,导致其他科目也不能很好的复习,从而产生自己很努力分数却不高的印象。

  3、备考心态不平和

  这一点可能很多考生不理解,其实现实中很多这种例子,平时复习的很好,一上了考场就掉链子,根本的原因还是心态不平和,对于考CPA这种事情,所谓的偏执感太强,让自己陷入了自尊和考试结果挂钩的漩涡中。同时自己又一直在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智商短缺,最终一无所获。

  还记得之前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分所的项目经理,用10年时间去考CPA,别人说她是智商问题,但她却一直在坚守,离开又回来继续,财管也是考了3次才过。

  所以当结果不如人所意的时候,首先不是去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要分析,自己的方法哪里有问题。这才是考生在考CPA时聪明的地方。

    CPA备考应该注意什么?

  其实分析完失败原因,大概也就能总结出备考CPA需要注意什么了。高顿小编还是从上面3个维度来给大家罗列一下。

  1、针对性的制定备考攻略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