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沪江互+计划发起三周年 创新公益模式下的乡村教育变局

时间:2019-07-01 08: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教育可以改变吗?那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我们可以去改变吗?我们在三年前萌生了通过互联网支持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念头,使用还没有上线的CCtalk,为乡村学校输送课程。三年以来,互+计划发生了很多改变,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业机构和我们一起合作,改变乡村教育,正成为全社会的事。”10月28日在沪江互+计划三周年教育论坛上,互+计划发起人、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认为,互+计划所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公益新模式,将更高效地帮助乡村教育补齐短板。

沪江互+计划发起三周年 创新公益模式下的乡村教育变局

伏彩瑞分享创办互+计划的故事

  解锁乡村教育的核心难题

  论坛上,吉林龙潭二道小学的学生李惠恩讲述了自己与互+计划的故事。二道小学曾一度是中国乡村教育的缩影:全校仅有两位教师、课程无法开齐;只有李惠恩一名学生、随时面临关停的风险……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在中国还有十余万个,这些学校大多有着优质的硬件设施,却始终缺乏能将硬件充分利用的人。

  “随着多年以来的扶贫攻坚,教育正逐渐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方法。”汤敏特别指出,能够唤醒乡村教育的不仅是资金流入,还有借助互联网对人的提升与观念的转变,令大山深处的乡村教育不再孤独。魏非也十分认同教师能力为乡村教育带来的助力:“长期的一线执教及对教育的研究令我们发现,教师的成长将有效带动学校进步。”

  在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看来,提升教学素养、学习热情仍只是治标,更核心的是要改变乡村教育大环境的观念;通过互联网、社群、平台化运营,让他们坚信自己是乡村教育变革中的核心力量。

  如今,李惠恩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华为平板电脑在CCtalk上听课,享受着互+计划输入的全国最优质的素质课程资源;李惠恩的老师则白天在教室指导李惠恩用网络学习,晚上跟着全国数万名乡村教师一起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从无法开齐课程,到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补齐素质课程短板,改变二道小学的并非巨额投资,而是教师与学生自发的用网络实现自我成长的意愿。“互+计划最核心的价值除了为学校输送课程,还有为学生、教师们赋能。”吴虹总结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地教育环境发现自己能够靠自身力量自足的时候,我们也就完成了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蜕变。

  互联网助乡村教育更多彩

  首届多彩奖的获奖者们,正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改变的区域或学校。

  论坛的互+计划多彩奖颁奖典礼中,脱颖而出的课程、地区、学校,在自身课程开齐之余,始终在尝试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其它学区、学校,帮助更大范围的教学区域享受到优质课程——每一个多彩奖获得者,都是一个乡村教育的火种,将互联网课程传递至更多区域。

  彩虹花和阅汇汇集了上百位乡村教师的力量,为全国乡村学校带来最优质的晨读课程;甘肃共享阳光课堂完成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低成本推动定西市乡村学校的教育公平;三门峡快乐课程从河南推向整个中国……

  获奖者还包括高度支持用互联网手段促进乡村教育变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肃省泉州市金塔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等教育局,其不仅推进了自身教学区域的互+计划课程普及,还正继续将网络课程辐射到周边县市。

  此外,奖项还包括全国优质实践学校奖,分别由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中心小学、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小学徐会教学点、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黄彬小学、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城村小学、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安各庄小学、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三思乡中心学校、广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木杉教学点、广西梧州市长洲区龙新小学、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中咀岭小学、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大泉沟中心小学等学校获得。

  课程创新奖、地区推进奖、村小实践奖,互+计划的三类奖项代表了三种维度上的变革:利用互联网渠道,把创新的网络课程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免费共享至全国乡村学校;当地政府认可,推进课程的普及程度;乡村小学高度响应,完成课程在学校的落地。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