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高站位布局 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运行——首都党政机关率先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典型展示

时间:2019-06-23 20: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垃圾分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项必然要求,是消除环境隐患、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意义重大;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近两年来,北京市在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中,中央单位和北京市市级、区级党政机关以身作则,率先表率,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工作典型。

■ 精准发力,立足率先垂范,中央单位大力开展强制分类

按照“上级带头、管理规范、协同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积极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管局和中直管理局等单位多次召开强制分类协调会,确定了134家中央单位作为首批强制分类工作单位。

期间,积极协助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两部门制定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办公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分别举办了中直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垃圾分类工作培训班。有关区城市管理部门与中央单位积极对接,协助配置分类容器,提供宣传材料,开展培训活动,妥善进行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并协助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对134家中央单位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督促不达标单位进行整改,所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全部通过了验收,涌现出了人民日报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民政部、人民银行等一大批强制分类优秀单位,在全社会形成了较好的反响。

(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注重顶层谋划,立足精细操作,规范精细管理

——顶层谋划,强化责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垃圾分类作为机关事务管理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研究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办公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谋划垃圾分类精细处置和规范管理。成立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组,细化人员分工,明确人员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精细处置,规范管理。科学配置垃圾分类容器,在所有分类垃圾桶上张贴分类标识和宣传图片,做到标识醒目、分类明确。严格登记垃圾流向台账,严格垃圾收运企业管理,详细记录收运日期、数量和去向,做到“日产日清”和去向可追溯。及时检查提醒,定期对各部门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号召各部门之间相互学习。通过规范管理和运行体系建设,真正做到了前端分类投放、中间分类收运和末端分类处置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闭环健康运行。

——强化宣传,凝聚共识。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坚持线下与线上、共性与个性、参观与体验方式相互结合,寓教于乐。通过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品、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画和宣传海报,充分利用机关内网、楼宇电视等公共宣传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播放环保宣传图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干部职工参与积极性。

(二)人民日报社:提升政治站位,立足源头减量,践行创新管理

——提高政治站位,补齐短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在要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更加强调要做好自身工作,努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人民日报社把实行办公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作为创建生态文明单位的重要途径来抓,作为改善报社工作生活条件的实事来抓,制定并印发《人民日报社推进办公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先后安装2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为各办公楼、餐厅购置统一标识的分类垃圾桶361个,配备残食台20个,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正常有效运转;培训保洁人员500余人次,减少各类垃圾100多吨。 

——立足源头减量,创新管理。人民日报社针对部分职工常常将卫生纸、酸奶盒等不可回收的垃圾与残食混在一起倒入垃圾桶,影响了垃圾分类效果的现象,自行研究设计了残食台,职工在用餐结束后直接将餐盘放在残食台上,由专人负责精细分拣。目前,报社为4个餐厅配备了20个残食台,年减少餐厨垃圾50余吨。针对饮料瓶回收问题,引进饮料瓶智能回收机,从源头降低了回收成本;职工每投入1个饮料瓶,可获得一定金额的回馈,提高了职工参与度。针对垃圾桶的数量和大小与实际垃圾生产量不匹配问题,制定了改进方案,根据各办公楼、各楼层分类垃圾投放量适时调整垃圾桶的大小和数量,有效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率。

(三)国家民政部:加强组织领导,立足监督管理,减量效果显著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