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從萬裡長征到偉大復興

时间:2023-04-11 00:0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從萬裡長征到偉大復興

  中外學者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 記者 蔣欣�攝

  鮑勃·瓊斯說,他在延安,遇見了“歷史”。

  當兩位近百歲的老紅軍康文華、劉海林在鮑勃·瓊斯面前回憶起80年前紅軍長征的崢嶸歲月時,這名英國主播激動地說:“歷史就在眼前,沒有絲毫虛幻,它不是電視連續劇,它那麼真實,那麼震撼。”

  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中青在線、陝西省網信辦主辦的“聆聽歷史回響 思考中國奇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外學者交流活動在陝西延安舉行。包括鮑勃·瓊斯在內的30余名來自俄羅斯、英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國的學者,與復旦大學、國防大學等國內院校的學者一起走訪長征革命遺址,並結合走訪活動舉行座談會,交流長征精神的傳承和延續,探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

  本次活動也得到人民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光明網等中央新聞網站的大力支持。

  長征是凝聚中國靈魂的一場戰斗

  座談會上,當聽完老紅軍的分享后,鮑勃·瓊斯表示:“他們參與了漫長的戰爭,見証了過去80年的一切,他們告訴你斗爭的意義,激勵你去相信自己也可以創造新的生活、新的未來。他們講述的是一段飽含堅毅、痛苦、決心、智慧、策略和理想主義的故事。”

  此次延安之行,他與中外學者一起走訪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新聞紀念館、“切尾巴”戰役遺址、延安寶塔山等革命聖地,參觀了梁家河村。在鮑勃·瓊斯看來,長征是凝聚中國靈魂的一場戰斗。

  看到展覽館展出的文物,紅軍戰士留下的服裝、繃帶、信件,剛來中國1年的鮑勃·瓊斯感觸很深。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難以想象這些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而戰斗的士兵和民族主義者內心的堅韌和痛苦,他們用1年多的時間穿越了中國如此遼闊的地帶,穿越泥濘沼澤,經歷了無數人的倒下和犧牲。“這些小物件是人性的碎片,他們被守護得很好,將長征從英雄史詩的領域帶到了現實世界”。

  來自尼日利亞的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凌邁對延安四處是紅星的建筑印象很深,他說:“很難想象,如今這座發展那麼好的城市過去竟承載著無數革命人的鮮血和犧牲。”

  凌邁認為,長征是一場事關榮譽與饋贈的苦旅,是中國人民團結的凝聚劑,是中國共產黨保存有生力量,帶領國家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轉折點。

  聽完老紅軍分享的故事,凌邁提到,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繼承他們的事業,他們以努力換取和平生活和偉大犧牲為榮,他們把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當作對年輕一代寶貴的饋贈。凌邁說:“長征這一宏偉的史詩所蘊含的人性美打破和超越了不同的社會體系和意識形態的藩籬,具有普世的意義。作為這個國家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片段,它被銘刻在紀念柱上,讓全世界人民世代相傳,永遠難忘。”

  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

  此前,鮑勃·瓊斯在研讀長征歷史時,對毛主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此次,他也在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時看到了這句話:“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他認為,當今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故事可講,長征依舊可發揮宣傳隊和播種機的作用。

  他說道,擁有長征精神的中國是幸運的,因為它可以指引中華民族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變革和生態發展的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教授徐衛東與鮑勃·瓊斯的觀點不謀而合,徐衛東認為,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發展的一個高峰。

  徐衛東認為,長征勝利的核心可總結為“情懷”二字。

  他提到,放在中國歷史大背景去看長征,不論是領袖還是戰士,都有救民於水火、實現民族振興、推翻民族壓迫的情懷。“正是因為這種情懷,他們不懼死,不畏險,不怕難。”

  但徐衛東提到,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不能隻停留在對革命先輩的敬仰,更重要的是傳承好長征精神這個“紅色基因”,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我們需要接過民族復興的歷史擔當,吃老本不行,放鬆懈怠不行,臨陣退縮更不行。”徐衛東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