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时间:2023-03-21 10:0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考研初试成绩出炉 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缘何“热度攀升”

“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在微博“考研超话”求助栏目,一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纠结。

日前,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报专硕(专业学位硕士)还是学硕(学术学位硕士)”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在教育部去年9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曾表示,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在高校招生简章中,新增的专硕招生人数超过学硕,这两年已经不再成为新鲜事,与此伴生的,则是报名人数的“水涨船高”。

专硕招生规模扩大与“报考热”背后,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什么趋向?考生报考时应如何更好权衡和选择?记者进行了采访。

行业急需、学科交叉,专硕“增长点”折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

“两年前,我校的学硕 比专硕多,2021年基本持平,从去年开始, 专硕已经超过了学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表示,2022年学校专硕已达2300名,超过了学硕的2060人,招生专业类别已经拓展到15个 ,包括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化工、能源动力、资源环境,生物医药等6个工科类别,以及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学等9个文科类别。

北理工的数据只是“专硕扩张”大趋势的一个缩影。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与学硕招生人数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专硕扩招不仅表现在招生人数增加,还表现在占据了新增硕士点名额的“大半江山”。2022年7月,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35个硕士点,其中专硕65个,占比48%,而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更是超过七成。

那么,从学科特点上看,专硕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

“这两年专硕招生名额的增量, 大部分投入到了工程类学科”,王军政举例,工学电子信息大类新增加了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专硕,“这些都是新一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机械类新增加了智能制造技术和机器人工程。这些新领域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涉及国家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重点领域,二是体现学科交叉。”

“例如,人工智能现在叫智能科学与技术, 国务院学位办 在学科目录调整里已将它归类为交叉门类;再如集成电路,从设计到材料、光刻、封装,涉及电子、计算机、材料、 化工、控制、光学等诸多领域;机器人工程既跟机械有关系,又离不开控制,离不开电和通信。”王军政分析,“这些领域都涉及多个基础学科,至少需要精通两个学科。开设专硕专业,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跨专业、多领域的专业基础素质,今后可以根据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或研究。”

“实际上,‘十三五’期间, 专硕的招生比例就明显上升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表示,“创新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我们既需要原始的理论创新,也需要发现并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专硕的需求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社会需求大,自然会出现专硕‘报考热’。”他介绍,最初,部分考生会认为专硕比学硕含金量低,但实际上,专硕是与学硕“双轨并行”的培养线,不存在高低之分。而且,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行业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必然会增加,专硕的就业前景持续向好。

课程重在实操、考核更看“作品”,面向行业实际和真实情境开展培养

“高中阴差阳错选了理科,但读完本科发现自己还是想从事艺术。”对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方向研究生二年级的李英杰而言,报考专硕圆了他从小的艺术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是偏交叉类的学科,对于从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界’考来的我而言很合适。”

在学院组织的研究生一年级MFA年展里,李英杰的3D实体建模作品一亮相,就成为全场“亮点”。“从创意到落地的过程中,导师给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帮助我不断优化完善作品。在一次次调试中,我逐渐摸索出数据预留的空间应该有多大。”李英杰谈吐中满是自豪,“毕业后我想开间个人工作室。我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一点是实用性强,毕业后,这些作品能一部分投入市场。”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