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时间:2022-10-07 00:3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有句话很伤人:" 中国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 "。

为此,南风窗采访了三位不得志的硕士毕业生。

其中一位姑娘,本科在双一流大学读,后来去山西某双非院校读研,专业是人文地理学。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毕业时,父母推荐了法院书记员的工作,但她很苦恼,因为这份工作就是在法庭上打字,什么人都可以做。

只是她一直没考上。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这份她没考上、但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呢?

网上有相似的。不久前,江苏全省法院招聘聘用制书记员 656 人,学历要求是专科及以上。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初步筛选后的竞争比大致是 6:1,接下来的初试肯定不轻松,结果还没出来,不过我们可以结合过往信息推测一下学历分布。

江苏法院现有 7324 名聘用制书记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了 64.9%。

想必里面包括干了很久的大专学历的老员工,所以可以推测, 近年来被聘用的本科以上学历的书记员占比会远远超过六成。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姑娘她当然会苦恼,自己读到了硕士,阅读过多少学术专著,写过多少论文。

可成为一个打工人后,全部价值在于能不能打字 100 字 / 分钟,正确率 95% 以上。

最后每月到手三四千。

可要成为这样一位打工人的关键在于,挤掉差不多学历的同龄人。

这么一来她的世界观自然被挑战了。

南风窗报道她,既为了说说硕士难找工作的事,也为了报道另一个现象:

很多人会去比本科层次差的学校读研。

经济观察报报道过,一些北大、复旦等名校本科生,选择去 广州大学深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每年接受的双一流高校学生推免比例,达到三四成。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同时,双非高校的考研报名人数大幅增长。

2022 年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考研报名人数暴涨 123.2%,江西农业大学猛增 80%,湖南工商大学猛增 72%,都远远高于著名大学的报名人数增长率。

双非高校已经成为考研香饽饽,为此,陕西理工大学一年前就说要紧抓机遇,提升内涵。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为什么大家开始热衷于去双非高校读研了呢?

因为形势严峻。

文凭社会里,大家主动或被动地都在为学历镀金,以致于考研的人实在太多了。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是 1076 万人,考研报名 457 万人,二者的比例接近 2:1。

我算了算,这个数据在五年前是 3.96:1,在十年前是 4.12:1。

毕业就考研,和毕业就失业一样,已成为近几年一股显而易见的趋势。

一些人想轻松一点,把目光放到了推免保研上。

这方面的数据也很夸张。

近两年北京大学的保研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在 55% 左右。

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过去五年的保研率提高了 10% 以上。

遍地研究生,明天会更好?

但推免比例上升的速率,跑不过考研人数增加的速度。实际上,这不过是意味着名校考研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没想到,头部名校的此种做法,还被双非院校仿效。

山东财经大学 2022 年推免名额为 163 人,较 2021 年增加 40 人。

江苏大学 2022 年推免数量为 293 人,较 2021 年增加 50 人。

缺乏论文的学生这时候发现,名校的考研保研路已经堵死了,双非院校的保研之路也够呛的。

那么不如转换思路,通过考试去双非院校寻找自己的广阔天空,毕竟自己曾经也算会做题。

他们还会发现,虽然双非硕士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力不高,但是在三四五线城市前途可观。

农发行是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它的湖北分行在 2022 年进行了校园招聘,竞争比远没有当地公务员考试夸张。

你看,不少金融双非硕士拿到了岗位。

从生活幸福感而言,双非硕士在当地政策性银行谋得一份稳定工作,都不比在大城市里挤地铁差。

总之,不管是名校还是双非院校都在被热抢。

除此之外,考研之路上没什么其他选择了。

不考行嘛? 不考的话,可能本科毕业即失业。

考研本身就是在推迟求职时间, 考上的话,即使研究生失业,也可以尝试灵活就业。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