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铜川市召开“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五)

时间:2022-09-18 17: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月19日上午,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吴向东介绍了十年来铜川市文化旅游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d08a870afabd293fd880815e786d4ca8.png

会上,吴向东说到,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的十年,铜川市文化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围绕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心目标,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和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两个关键,从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健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创新突破、积极作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显著,为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形象持续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十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台阶的十年。建成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书画公园、孙思邈纪念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由 32 个增至 63 个,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由 385.9 ㎡提高到 597.3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1个,设置率、达标率均达到 100。建成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1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个,建成“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

打造“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铜川市文化志愿者由2700余人增至5454人,群众文化团队由527支增至1375支,文化类社会组织由45个增至69个,创编情景组歌《照金》,音乐剧《千金方》,话剧《传家宝》,舞剧《炉火千年》等10余部精品剧目,彰显了铜川特色,讲好了铜川故事,传播了铜川好声音;以小品《归来》、数来宝《一切为打赢》、歌曲《家乡有支歌》为代表的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常年活跃在群众舞台。探索出“一心多点”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常态化,铜川市也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这十年,是铜川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十年。坚持政策导向、规划引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邀请专业团队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提升规划及各主要景区建设规划13册,出台了全域旅游与文化、交通、体育等11个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积极发展冰雪体育游、生态观光游、工业遗址游、研学教育游等融合业态。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照金滑雪场、药王山游客服务中心、玉华宫景前区和智慧房车营地、陈炉民俗文化广场、宜君花溪谷、孟姜女故里秦人村落、秀房河湿地景观等重点景区项目和“拾花山居”、“云水三千”等一批特色民宿建成运营,建成智慧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旅游便民公交全面开通。全市4A级景区数量由3家增至7家,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家,铜川被列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市,荣获“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最美康养休闲旅游名城”等称号。

这十年,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标增效的十年。编制完成玉华宫遗址、药王山石刻等41处文物保护规划,《耀州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玉华宫遗址保护规划》经省政府公布实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建立文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等8处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由44处增加到60处。实施文物保护项目25个,建成铜川博物馆、孙思邈纪念馆,药王山博物馆创建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耀州窑遗址、玉华宫遗址、王石凹煤矿被列入“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耀州窑博物馆、照金纪念馆被列为“首批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鹰”系列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侦破案件21起,追缴文物125件,铜川市文物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先进单位。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