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15届南大中近史经验谈

时间:2022-07-24 12:5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5年考研尘埃落定,因看到网上关于南大中近史备考的帖子很少,特将个人备考中的一些思考和参考书目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之后备考的同学有所帮助。我是跨考生,完全出于兴趣,并私怀以学术为志业的念头报考南大。以下建议都是个人亲身经历,既是为了充分应对考试,也是为了对近代史有较为扎实的掌握和较深刻的理解。有不足处还请诸位指正。


    众所周知,南大历史系分组命题和考试,所以报考中近史的童鞋只需要看1840—1949这一百年的历史即可,不用再纠结要不要看古代史、世界史之类的问题。



一 复习方法


    我是先读了三遍指定参考书,读的过程中划出书中出现的名词,并标明每章论述了哪几个小问题。后来以此为基础,参考其他诸多版本的教材和论文整理笔记,重点关注南大常考的部分,兹总结如下:


晚清十年(是近年学界热点,也是南大晚清史部分的考察重点,教材因为都较落后,这一块需要参考论文和论著进行整理)


近代制度变革(这一块南大几乎考了有五六年,外交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地方自治等等,注意不能局限在晚清改革,要打通到民国,梳理出一整条线索)


南京十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民政府的十年也常考,考察方式就是这十年的政治建设、经济措施、文化教育措施<今年复试题,没准就变成后面初试题>)


抗日战争(重点考察正面战场战役,今年还考了抗战准备,个人觉得战时改革也不能忽略)


中外关系史(这是绝对重点,在晚清部分主要有条约体系的形成和分类<包括侵略方式等等>及至这一体系崩溃,在民国则分期、分国别整理,参见后面。)


战后国共政争与内战(这是近几年开始出现的考察重点,考过内战,也考过联合政府,这期间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关系也需要弄清楚。)


    其他一些较小的专题不再赘言,大家自己复习时自然会有体会。


    还有读论文,除了南大老师们的一些论文外,《研究导引》上提到的论文也可以选择读一些,再就是围绕历年真题和专题整理查阅相关论文,整理思路。至于学术刊物,学校有条件的可以每个月抽点时间翻翻《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民国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等,大概挑感兴趣的看看。


两点教训:充分重视历年真题,最好复习过程中都能把往年题目大致写一遍;不要太过自信也不要太过粗心,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掌握的很精细,要背的。



二 参考教材(很多同学说买不到书,简单三步:亚马逊——孔网——淘宝,分别买新书旧书和复印书,总能买得到。)


    南大给出的参考书有四本: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李侃先生主编;


    北师大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老师主编;


    《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李良玉老师著;(此书优点在于目录,民国史笔记基本按照这个体例整理即可,有一些目录所涉及内容书中展开未详,需要自己进一步整理。书中史实叙述有个别地方线索不甚清晰,可以参考北师版或后面提及的川大版。)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陈谦平、姜良芹、孙扬三位老师主编。(有同学觉得此书应试用处不大,其实不然。开篇政治史导论中就出现了近两年的两道论述大题<辛亥革命合力论、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当然这书不是这种用法。建议初试前重点阅读政治史、外交史、思想史部分,论文也优先读书中推荐的,每章后的思考题平时多想想,会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眼界和视角对于答题的助益是很大的。)



    因为觉得不够,我在备考中基本把目前能找到的所有近现代史教材都翻阅了(甚至那套新出不久的“马工程”近代史也看了),质量参差不齐,不必尽读,个人推荐以下三种供参考


    北师大版《中国近代史》郑师渠 主编;(目前晚清史教材都有较落后之弊,这本稍好点,宜配合中华书局本细读)


    《新编中国近代史》(上中下三册) 苑书义 主编;(此书优点在于详细,作者是学界前辈,故不必深究其指导思想或评论部分,关注目录和具体史实叙述会颇有收获,三卷较多,可择自己模糊不清处读,此书诸多小标题既有助于厘清史实线索。“进北攻南”一词教材中此书独有。)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