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考研教育 >

天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22-06-11 16:4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山海相拥,九河滋润。春日的津沽大地满目青葱,生机勃勃。

  党的十九大以来,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作为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密结合直辖市特点,统筹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美丽乡村建设“内”“外”兼修,塑生态之“形”、铸文化之“魂”,推动新时代乡村进行一场全方位、革命性变革。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跑赢了GDP增速,绝对值达到27955元,位居全国第四。最为可喜的是,天津继续成为全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标志着共享发展的理念已经落地生根,天津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天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蓟州区农民开办的家庭农场喜获丰收(资料照片)

 产业重塑 让“中国饭碗”装上“天津粮”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作为北方工商重镇,天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中,农业占比最小。但小体量不等于“小农业”,天津耕地资源禀赋优越,“浓缩的都是精华”。  5年来,天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走实走好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黄金土地”产生“黄金效益”。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小站稻无疑是天津一张闪亮的名片。  春日融融,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的村民正忙着育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加林欣喜地说:“去年尽管遭遇了一些自然灾害,但小站稻仍然获得丰收,稻谷总产量达到35万公斤,每亩增收300多元。” 

天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津南区小站稻长势喜人(资料照片)

 会馆村是天津小站稻的发源地。近百年来,这里的村民多以种优质小站稻为生。后来,由于缺水等原因,长达几十年,村民都不能再种小站稻。2018年,天津启动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会馆村村“两委”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疏通河渠、肥沃土壤、播撒良种,第一年种植的300亩小站稻就获得了大丰收。近两年,村里又开展稻蟹立体混养,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万元左右,小站稻已成为会馆村的致富粮。  振兴小站稻,天津舍得真金白银投入。市农业农村委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投入近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水稻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水稻基质育秧,推广节水节肥种植新技术;投入约2000万元支持水稻高标准智能化研究设施建设,改善了我市小站稻品种研究基础条件。  春暖花开时节,宁河区七里海镇养蟹大户杜乃合又忙活起来。2021年,他承包的8000亩稻田,套养七里海野生河蟹获得大丰收,稻香、蟹肥,每亩增收500多元,今年他还将继续扩大立体种养面积。  目前,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天津已成为华北最大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陆续推出了“津原U99”“天隆优619”“金稻919”“津育粳22”“津川1号”等一系列优质小站稻品种,还统筹资金2000万元,支持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万亩,引导农民稻蟹综合种养50万亩。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田园”合作社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的果蔬已进入采摘期,有“小鹊登枝”水果番茄、“不知愁”白草莓等不少热销产品。这里已经成为京津两地的菜篮子基地,每天供不应求。  菜农们说,过去他们种的是普通果蔬,大水大肥,亩产量很高,但口感不佳,售价也不高。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决定不再种“大路货”,而是专门种高品质果蔬,选择良种,施有机肥,不打农药,不再单纯拼产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口感。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