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对小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时间:2021-08-14 20: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开展学习竞赛,对学生个人考评。
依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类别,比如,80分以上的为A组,70——80分的为B组,60——70分的为C组,60分以下的为D组。在将同一组的学生根据分数高低排出组内名次来。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所出的组别和组内的名次。
让成绩差别不大的同一组别的学生开展学习竞赛,期中或期末考试后,根据学生名次进步幅度的大小,进行奖励。可以设保持奖,可以设进步奖,对于跨类别的学生,比如从D类跃迁到B类,可以重奖。

2、作业累积评价:红花——五角星——红旗——奖杯。
对学生作业,每天优秀的可以加盖一朵小红花印章,为日评价。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规定每周获得若干次小红花可以加盖一颗小五角星,为周评价。每周获得几颗小星可以加盖一面小红旗印章,为月评价。每月获得几面小红旗可以加盖一枚小奖杯印章。
3、小组评价树
可在班级醒目位置画一棵班级评价树,每个小组为一主枝,可规定课堂积分10分画一个树叶,20分画一个小花雷,30分画一朵花,40分画一个青苹果,5O分画一个红苹果,周月期比一比哪一小组硕果累累。

哪些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点线面结合,近中远谋划
关注“点线面”。我们的评价制度涉及学生个体、小组团体以及班级整体,每天会以积分量化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表现,用针对个体的免做卡、针对团体的小组照片墙展示、针对班级的惊喜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在不同方面积极进取。
谋划“近中远”。我们会结合积分情况进行“蒲公英班级”特色奖励,以个人激励为例,每周小结进行奖励卡的颁发,每月据此进行“蒲公英之星”评比,每学期总结进行“最美蒲公英”表彰,来促使学生树立阶段目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张华:从“心”出发,由外而内生动力
1.晋级评价内化前行动力。根据孩子日常的表现,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会发给奖章,满20个奖章来换一张喜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会发给积分卡,满80分来换一张喜报,满5张喜报来抽奖箱抽奖。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前行路时时有目标、有惊喜是能产生一股动力的。
2.“成长树”记录成长足迹。每学期开学请每个孩子画一棵成长树,得到老师或同学口头的肯定或学习取得进步,学会一样新本领,自己都可以在成长树上添上一片树叶。渐渐地,这棵树变得枝繁叶茂,用这种的方式,让他们体验成功。
3.“班级圈”播报喜讯形合力。利用钉钉群的“班级圈”,图文结合及时播喜讯,借助家长的力量,携手共育。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很有实效的。

新时代,新教育理念已明确指出:我们的孩子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跟着老师的思维模式转动,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者,他们是一个个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独特思维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他们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我认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以下这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采用多元评价机制

以往的对学生评价都是由班主任一人把关,每期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这就使得评价有了局限性,也有可能太片面,缺乏科学性、公正性。如果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先自己评价自己,再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由任课老师评价,最后由班主任作总体评价,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要新

评价学生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优”、“良”、“差”。以往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校的个人表现以及劳动情况,然而现在的高分低能普遍存在,一次考试更不能判断学生的成绩优秀与否;而以学生在校的表现来评定其行为就更不准确,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的乖学生,在家里就不一定是父母的乖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赋予全新的内涵,我觉得从几下方面评价较适当:

1、看孩子是否具有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只要他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他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文化的人。

2、看他是否有一种进取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是人性格中的一种个性特征。它能推动儿童顽强地向着未知领域进行不停地探索,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强化孩子的坚强意志,是现代儿童成才的重要素质条件。为此,我们应大力培养儿童的进取品格,使他们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怕困难,不畏险阻,满怀信心地奋勇前进。只要他能在失败中站起来,有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那么他的失败是暂时的,将来一定经得起风雨的洗礼,一定是事业的成功者,也一定是最棒的。

3、看他是否具有一种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举措,又是实现民族振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将来必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4、看他是否有一定的心理素养。

人才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品德”,而不是学习成绩。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老师、学校、家长、社会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好,成绩优秀。然而,现实却出现让人失望的反证: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北大博士生跳楼自杀……相反,那些有见识,有胆识,有头脑,有爱心,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的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却在工作中表现卓越,很多人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应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加强对学生责任感教育;加强对学生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是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
5、看他是否养成了一种锻炼习惯。

要让学生明确生命是宝贵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才能做好一切。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坚持一种锻炼的方式。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持之以恒,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和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6、看他的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身在前沿的艺术教师共同的目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7、看他的知识结构,行为能力。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的知识不是单一的,是有系统的、全面的。学生的良好素养也体现在他的各科学业都是比较棒的,他的能力也会随着学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1)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2)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

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

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

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

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