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大力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时间:2021-06-26 22: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2018年,成都市开展为期两年的
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四川省、成都市高度重视
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促发展
试点工作高位开局,强力推进
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川省大力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2019年
成都市服务进出口总额900.0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服务出口同比增长37.8%,新兴服务出口同比增长36.7%。技术型、知识型、智力型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升,服务贸易结构愈趋优化。成都市创新的“设立国际生物医药保险超市”案例上榜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0年一季度
成都市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省的91.8%。其中,出口占全省服务出口总额的98.2%,疫情影响下的“主干”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四川省有哪些主要举措?
成效又是怎样?

联动发展,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 一是加强宏观战略设计。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写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列为四川省委深改委2019年重大改革事项,提高试点的战略定位与推进力度。
�� 二是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召开省、市服务贸易联席会议累计6次以上,围绕模式创新、营商环境、政策促进、市场开拓、统计体系等方面,协调推动解决困难和问题。
�� 三是完善评估考核机制。省政府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列入对市(州)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序列中。成都市政府建立服务贸易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综合运用自评估、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方式推动试点工作深化发展。
�� 四是优化联动促进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同配合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搭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平台。

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 一是构建国际门户枢纽。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国际航空大通道和铁路大通道。2019年,成都双流机场已开通126条国际航线,国际(地区)通航城市70个以上,定点直飞欧洲航点超过10个。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城市扩增至26个,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1550列,累计开行超4600列,年度和累计开行量均居全国第一。
�� 二是探索服务业开放创新。针对医疗服务业、电信服务业等探索地方扩大开放措施。爱力根香港有限公司设立的艾尔建(成都)医疗美容诊所作为成都自贸试验区的首家外资独资医疗机构,成功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日合资企业成都伊藤洋华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四川自贸区内首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2019年,成都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额达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37%。
�� 三是开展国际贸易对接。省、市发挥“万企出国门”“成都服务海外行”等活动平台作用,近两年深耕拓展了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信息服务、文创设计、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多领域达成50余项合作协议。

集聚发展,打造产业平台载体
�� 一是构建服务贸易产业生态圈。按照“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路径,规划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7个服务业产业生态圈,28个服务业产业功能区,天府软件园等被认定为成都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 二是培育重点区域合作平台。将“中国-欧洲中心”打造为推动中欧开放的高端合作平台,已引进48家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入驻。在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布局31个离岸基地(工作站)。
�� 三是建设专业服务平台。建设软件应用测试、动作捕捉技术、CG云渲染、三医检验检测等8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科技型语言服务、版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释放能级。2019年,8个产业平台企业会员数涨幅均在50%以上。动作捕捉公共技术平台成为西南最大的专业动作捕捉制作工作室,可助企业将数字画面制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创新发展,培育新优势新模式
�� 一是加速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成都天府软件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数字贸易在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示出独特优势,2020年1季度,四川省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2%,其中,数字服务出口同比增长35.3%。1-5月,数字服务出口占全省服务出口总额的40.8%,增长32.7%,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支柱。
�� 二是支持研发外包技术创新。2019年,信息技术和知识流程服务外包占全省服务外包总额的94.5%。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定制DNA编码化合物库、DNA编码化合物海选、特色化学或生物研发合作、新药研发项目转让、原创药一站式临床前研究等多种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新模式,与全球医药巨头强生、辉瑞、赛诺菲等开展项目合作。
�� 三是推动川菜“IP化”、国际化。在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等地设立5个川菜海外推广中心,创造立体式体验场景,打造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川菜IP”。已有50余家知名川菜企业在境外设立200余家餐饮门店,遍布约2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带动文化、旅游、餐饮、中医药等各类服务国际交流与贸易的新平台。

优化发展,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 一是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9年,1355人次外籍人员享受优惠政策,数量在同期实施该政策的5个城市中列第1。2019年,四川省入境游客达4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入境游收入达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3.9%。
�� 二是创新自然人通关模式。成都市率先推进“智慧旅检”建设,将传统的“取行李、后排队过检”的通关程序简化为通过CT机进行行李预检、远程智能审图、智能通道闸机、智能查验台等操作,旅游正常通关时间由以往的6-8分钟缩短为2-3分钟,有效提升自然人出入境效率。
�� 三是创新通关监管举措。通过异地委托监管和创新通关作业模式,实现综保区至机场“区间”货物直接结转。2019年,成功支持首家空客A330飞机申报入区,全省首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落地成都。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综保区开展进出口检验认证服务,取消前置个案批准要求,促进跨境维修业务增长。2019年,四川省维护维修服务贸易增长60.2%,其中,维护维修服务出口增长81.1%。
�� 四是提升税务服务水平。成都市在全国首创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采用税务电子印章,创新税务、外汇、银行三方数据实时共享机制,率先实现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全流程电子化。企业电子备案当日完成跨境支付占比高达63%。落实技术先进型企业所得税政策,2019年,成都市10户企业享受优惠金额1305.07万元。32户企业享受服务出口增值税免税或零税率政策,总计办理增值税退税1.1亿元以上。
�� 五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将外商投资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落地区域。推行政务服务“蓉易办”(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上一张网,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一次能办成”。2019年,在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中国开放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第八届环球总评榜中,成都市获评“2018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奖”“2018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第1名等多个奖项。
来源:四川商务
原标题:《四川省大力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