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南方日报独家报道的《深圳公办普高录取率不足五成,建设“落地难”致高中学位紧缺》一文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引发坊间热议。深圳市人大代表呼吁尽快成立由深圳市领导牵头的工作组,合力解决高中建设用地问题,并建议考虑借鉴大学城的方式建立“高中城”,实现规模化建设。
采写:陈熊海 夏凡 徐峰
张玮 颜甜甜
统筹:张玮
深圳普高录取率与城市地位不匹配
“今年深圳公办普高录取率尚不足45%,我感到非常焦虑。”南山外国语初二学生家长吴丽娜说,女儿下学期即将读初三,暑假一开始就一头扎进培训机构补习数学、英语。
“不止我们家,孩子很多同学都在补习,因为早就耳闻‘在深圳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难’,考大学上不了一本,还可以上二本、三本,但考不上普高,就只能去民办高中或职高,所以都在拼。”吴丽娜坦言,很多家长都无法接受自己孩子不读高中。
谈枚是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她认为近几年深圳对高中教育的投入非常不足。“这种录取率与深圳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匹配。高中学习仍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将来会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遗留问题。”谈枚说。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惠林对此非常认同。“2018年北京普通高中录取率85.7%,上海是65%,广州是69%,深圳的录取率放在全国来看都是很低的,与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李惠林直言,每个孩子都面临高中升学问题,这必然成为家长的“集体焦虑”。
“深圳要吸引全国人才,但他们的孩子连上普高都如此困难,即便有再好的个人前途,人才也不会来,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李惠林认为,高中是大学之前的关键学龄段,学位紧张不仅让普通居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会导致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从更高层次统筹规划高中建设用地
在李惠林看来,深圳高中学位紧缺与政府对人口的预估不足有关。“深圳放开外来人口子女上学的限制,中考生基数陡增,但政府前期对基数的突然释放预估不足,按原来的节奏扩充学位已远远跟不上,导致缺口巨大。”李惠林说。
深圳市人大代表陈锦花和杨瑞也有类似分析。“增加小学、初中学位,就应该匹配相应的高中学位。”陈锦花说,深圳以往的高中建设主要针对户籍人口,近年来放开异地高考后,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凸显。杨瑞表示,教育部门此前对公办高中学位建设预估不足,曾一度重点发展职业教育,较为侧重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投入和规划。
“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在高中学位建设上的强制要求和压力相对较少,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不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和人口迁入,高中学位会更加紧张。”杨瑞认为,深圳公办普高录取率近年来维持在40%—50%,与其他一线城市差距较大。
针对此次深圳市教育局的建议回复,陈锦花觉得,目前来看,用地问题是制约公办普高增加学位供给的关键问题。“深圳全部高中规划用地有120块,其中50多块已经落地,但剩下的因各种原因无法落实,建议在更高层面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由深圳市领导牵头成立相关工作组,多方合力解决高中建设用地。”陈锦花说。
杨瑞认为,高中学位紧缺问题不能只解决个别问题,需要通过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协调,补上教育短板。“高中教育对就近入学的需求不高,可以考虑在光明或深汕合作区仿照大学城的方式建立‘高中城’,规模化解决高中建设用地问题。同时,通过这一探索积累经验,下一步可以考虑与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联手探索异地办学模式,既解决教育用地,又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杨瑞建议。
“土地资源紧缺,但学校肯定不能少,我相信办法会有的,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动员、应对去解决这个问题。”李惠林说。
■声音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
高中学位建设一定要保量又保质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直言,在深圳这样一个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数倍的城市,办教育非常不容易。深圳教育成绩有目共睹,但高中学位短缺令人担忧。
“2018年深圳高一新生7万多人(含职高),但初一新生超过10万人、小一新生达20万人,幼儿园在园总人数多达51万人。9年后深圳的高中学位压力可想而知,高中学位建设迫在眉睫,应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崔学鸿说。
初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看(初中毕业证丢
导读 么初中的毕业证还是比较重要的,祝您好运 你好,你继续求学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68)人阅读时间:2023-04-24300分能上什么高中 有哪些学校
300分的分数在大部分地区上普通高中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考生所在地的最低控...(175)人阅读时间:2023-04-23老板的娃上了一流初中,然后栽在了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论家长心态不稳定指数,4-5月排第一。因为接下来是闹腾腾的幼升小、...(110)人阅读时间:2023-04-23扬网招考直通车丨@家长 你关心的问题答
扬州网是由原今日扬州网和扬州新闻网重组而成。今日扬州网站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通,扬州...(98)人阅读时间:2023-04-23点解我在广州晚晚都出来蒲?
△回顾这些年,陪伴你十年的灯光节 来广州,绝不可错过她的夜景。 过去9年,每年冬天广州...(86)人阅读时间: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