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成长于平成时代:高速增长结束,一半商品都在降价

时间:2019-11-10 12: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伴随史上最长黄金周的到来,2019年5月1日,日本平成时代谢幕,正式进入令和时代。

十连休的第二日,高速公路就迎来大堵车,从东京站出发的新干线全部满席,东京站内也是一片混乱。超市里,方便面、零食、速冻食品被大量采购。由于银行关门十天,一些人趁着假期前到银行排队取钱。图书馆贴上了闭馆通知,垃圾清理工作也被暂停。

“简直像跨年一样!”为了迎接令和时代第一天的到来,小商家们忙着给点心包装贴上“祝令和元年”商标,还在啤酒罐上印上“令和”字样。日本邮政4月26日开始发售“令和”纪念邮票,有500多人在东京中央邮局外提前等候。

寿司、烤肉和拉面成为日本人票选的“平成时代最想吃的最后一餐”;寿司、烤肉、白饭则是“令和时代最想吃的第一餐”。学生们兴奋不已,家庭主妇们则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起长假。“早、中、晚连着10天就是30顿饭,我家4口人是120份饭,要崩溃了!”派遣员工因长假领不到工资而担心下月薪水会减少。与之相反,司机、医生等必要工种的从业者发起牢骚:“我只能休息一天。”

一贯冷清的日本地方城市,迎来了一批批外来观光客。宫崎县的酒店放起烟火,冲绳县推出游船赏花活动,福井县的恐龙博物馆预计将迎来10万人次的访客。

200年来,日本每次更换年号都是因当时天皇过世,全国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而这一次,无论是白发暮年的“昭和男儿”,还是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平成废宅”,都开始怀念属于自己的“平成时代”。

可预测性和计划被打破了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平成时代时,藤原先生起初拒绝被采访。他的理由是:“平成是怎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归属感都不同,回答也都不一样。我没法为平成代言。”

但这恰恰是平成时代留给国民的最大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日本人为国家而活,为天皇献身;战争结束后到昭和时代末期,日本人多半会为公司奉献一生;而到了被称作“失去30年”的平成时代,日本在完成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步入了更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时代。

藤原目前在一家日企的驻华办事处上班,算是一位资深“北漂”。我们的交谈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星巴克开始。

“在东京的咖啡厅,很难见到谈投资、创业,或者是股票、房价的年轻人,也不会有激烈讨论的场面。创业、投资、理财甚至倾诉焦虑并不是日本年轻人的主流话题。”藤原口中的新一代年轻人,正是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口中的“无欲望一代人”。大前研一曾在书中写道:“这群人对婚姻、家庭、房产都毫无欲望。他们的零消费心态,也会给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企业经营等方面带来可怕的冲击。”

如今的日本年轻人更喜欢找到某家网红咖啡厅,让店员帮忙调制一份属于自己心情的咖啡,拍照上传至Instagram。2017年日本年度流行语之一就是“晒Ins”:即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日常所见。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们展现出越来越个人化的一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说,这些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日本处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即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的时期,“而后工业化社会的特点就是个人化”。工业化社会中,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是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法宝。这种经营体制下,人们对未来都有着很强的预测性和计划性,也让日本社会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循环中。

昭和时代,日本人喜欢钻进咖啡馆或茶屋,不慌不忙地饮上一杯。藤原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被父母带去喝茶时的场景:一进门满屋子都是香烟的味道,男性客人们围坐在电子游戏桌前,打着《太空侵略者》的射击类游戏。

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人生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高中或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大企业工作,熬到一定年龄就能达到一定职位,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妻子是全职主妇,负责持家带娃;男人一直工作到退休,还完了房贷,便可安度晚年。

但到了平成时代,这种可预测性和计划性被打破了。

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改革,打破了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减少企业主管人员并实施按照个人能力发放薪水。由此开始,所谓的派遣社员不断替代正式职员的位置,非正式社员人数大幅上升。去麦当劳打工的“Mac Job”成为当时的一种象征,这些在居酒屋、超市打工的人日渐成为庞大的劳动群体。

藤原的发小中泽在90年代末成为了自由职业者,而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时髦的选择。中泽说:“我不会像你一样把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谁,那样一点也不酷。我要自由生活,追求我自己的爱好。”接着中泽开始打工攒钱,为了出国“看看世界”。再之后,正式职员的应聘条件加了“30岁以下”这一条规定,直到现在,中泽都没能“正式”工作过。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