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开学了!请为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时间:2019-10-27 21: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游泳教练向小学生讲解游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演示了遇到危险时开展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宁波消防员走进幼儿园,引导小朋友进行躲避和逃生演练,提升幼儿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白鹤派出所民警在镇安小学举办“防治校园欺凌”普法安全课,并现场演示简单可行的自卫防身术。

  制图韩立萍

  9月,是开学的日子。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孩子们背上书包重返校园,迈入新的学期,开始新的学业。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基于课本知识的课程教育以外,是否还需要一些人文视角的关怀?就在这个时候,“生命教育”这个名词进入了大众视野。

  回归人性 给生命本身以尊重

  “生命教育”,听上去这么玄乎,具体指的是什么呢?4年前,新手妈妈语燕在给宝宝报名参加早教班时,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

  那天,培训机构从台湾请来了培训师,几十分钟的讲解听下来,虽然她还有些懵懵懂懂,但心里大概有了概念: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在成长中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和我们平常的教育理念相比,感觉还是有挺大的不同。比如,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和别人的竞争中,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生命教育更强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我自己’,更关乎人的本性和价值。”语燕说。

  其实,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本是个“舶来品”。上世纪60年代,就有美国的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专著,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随后,日本、英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术团体纷纷跟进,倡导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生命教育的兴起和该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当物质文明积累到一定程度,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凸显出来,一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也会爆发。可以说,对生命本身的重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理念密不可分。”宁波市康宁医院党委书记、宁波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珍玉说。

  市教科所心理室主任史耀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虽说生命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被列入教育大纲,但上海、北京等地也陆续从那时开始试点,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着手进行。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目前我市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与此同时,不少学校和老师也陆续进行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将知识点和生命教育关联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树立自我保护、自尊自爱的意识。

  “一些学校也进行了生命教育实践的各种探索,带着孩子到产房感受生命诞生的辛苦、到殡仪馆感受生命逝去的分量,记录小鸡从破壳而出到长大的全过程。根据学校与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的这些尝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史耀芳说。

  胡珍玉告诉记者,虽说生命教育目前没有得到系统推进,但是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要教会青少年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和宝贵之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伤害,也不能随意放弃生命。”

  蓦然回首 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

  今年,是“90后”米雪(化名)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她在宁波一所初中任教,除了学科领域的教学任务外,担任班主任的那3年令她感觉“苦不堪言”。

  一个班级,35个孩子,都是小学阶段各个学校的佼佼者,但同时也承受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期待和压力。“我们班上的孩子都在校外补课,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报了3个不同的奥数班。从早到晚,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喘息的工夫,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说到这里,米雪的言语中满是心疼。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