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最近關於學生厭學、離家出走等方面的新聞多了起來。有心理學專家呼吁,全社會都要來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對於一線教師來說,這更是一項重要工作。
學習的壓力、家庭教育的缺位、學生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沖突等因素容易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問題。而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常見表現,如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變差﹔情緒開始出現不穩,有厭學和鬧事傾向﹔性格有點孤僻,封閉自己,對他人冷漠等,教師如不及時、准確地進行心理干預,就易轉為心理疾病。
作為任課教師,面對繁重的文化課教學和不容忽視的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工作,如何更好地兼顧呢?筆者認為,不僅要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善於發現心理亞健康的表現,將一些學生的潛在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教師首先要通過日常觀察和了解,及時發現問題的端倪,與學生真誠溝通。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感情上產生共鳴。教師要找准心理問題的病灶,精准補足學生認知和情感上的缺位,解決其心理活動的矛盾沖突,且不能急於求成,關鍵是要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循循善誘,既顧及學生的尊嚴,又達到疏導學生心理的教育目的。
正如“上醫治未病”一樣,教師應幫助學生遠離心理亞健康,或及時發現並消除學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真正尊重學生,淡化“優等生”“差生”“問題學生”等類別化標簽,改變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的做法,與學生輕鬆平等地相處,這樣既有助於學生間的和諧相處、友好溝通,又能維護好學生的自尊,使之遠離心理亞健康狀態。
教師還要注重情感認同,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注重正向激勵。比如有的學生答錯了問題,教師也要對其站起來的勇氣進行肯定﹔有的學生雖然努力但成績暫時不理想,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隻問耕耘、不問收獲”,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這樣既有助於學生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又能學會與人溝通,增強自信心。
一些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經常與家庭教育有關。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等易使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可利用家長會或家訪等雙向溝通機會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成長歷程,提升家校共同疏導的功效。(作者系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教師)
(責編:何淼、曹昆)
初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看(初中毕业证丢
导读 么初中的毕业证还是比较重要的,祝您好运 你好,你继续求学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68)人阅读时间:2023-04-24300分能上什么高中 有哪些学校
300分的分数在大部分地区上普通高中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考生所在地的最低控...(175)人阅读时间:2023-04-23老板的娃上了一流初中,然后栽在了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论家长心态不稳定指数,4-5月排第一。因为接下来是闹腾腾的幼升小、...(110)人阅读时间:2023-04-23扬网招考直通车丨@家长 你关心的问题答
扬州网是由原今日扬州网和扬州新闻网重组而成。今日扬州网站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通,扬州...(98)人阅读时间:2023-04-23点解我在广州晚晚都出来蒲?
△回顾这些年,陪伴你十年的灯光节 来广州,绝不可错过她的夜景。 过去9年,每年冬天广州...(86)人阅读时间: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