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3年内高中学位增60%,深圳全力打造民生幸福之城

时间:2019-10-13 01:2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建设“高中城”,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高起点建设一批高等院校……半个月前深圳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对未来深圳教育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推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是教育,面对医疗卫生这一短板,深圳也在奋发图强。10年医改的持续推进,以及面向全球引进和培育一批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等举措,深圳正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努力让深圳人“病有良医”。

  8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深圳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专家指出,深圳要达到上述要求,树立民生幸福标杆,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倍努力。

  补齐教育短板

  让200多万中小学生“上好学”

  日前,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发布的一条教师招聘信息上了热搜。该区拟招聘公办教师约400人,承诺年薪本科生26万元以上、研究生28万元以上,另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落户深圳、全年带薪休假165天+”等待遇。优厚的待遇正是深圳重视教育的一个体现。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未来将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等,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打造先行示范区的教育标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今,深圳基础教育规模已达210万人,居四个一线城市前列,其中65%为非户籍生,在校生增长比例、非户籍生比例均为全国最高。这也使得深圳的就学压力呈逐年增加之势。中小学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紧缺,班额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

  “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战略安排,着力解决深圳教育存在的短板问题,让广大市民子女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不断促进民生幸福,推动深圳教育走在前列。”深圳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说。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深圳拿出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规模,解决义务教育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的具体举措。

  如在学前教育上,到明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在义务教育方面,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在高中学位方面,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城”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等。

  规划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中,目标是推动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为关键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解决我国芯片“卡脖子”问题和粤港澳大湾区微电子产业发展作贡献。该学院筹建办执行主任于洪宇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居全国首位的深圳,每年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供应量缺口达60%,这与深圳产业地位极不匹配。

  “依托高校,类似上述发力源头创新的机构频频在深圳建立。”教育观察人士张诚说,这将为深圳增强源头创新力、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供重要推动和支撑,“未来值得期待”。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针对高等教育底子薄、发展时间短等问题,近些年,深圳通过自主举办与合作办学并举的途径,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短短几年内,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高校在深圳拔地而起,发展强劲。日前,深圳提出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支持深职院和深圳信息学院积极申报国家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等目标。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将达到20所左右,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集聚“名医、名科、名院”

  努力实现“大病不出深圳”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