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如何理解2035年教育現代化目標

时间:2019-09-25 03:5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標題:如何理解2035年教育現代化目標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從現在起到2035年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劃。領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戰略目標,有以下初步認識:

教育現代化總體目標的基本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深刻指出:“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總體目標,分為相互銜接遞進的兩大層次。

首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2020年確保“十三五”規劃各項發展目標全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收官。預計屆時我國的“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裡所說的重要貢獻,既要服務國計,又要服務民生,就是教育置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整體貢獻。

其次,《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立了下一階段奮斗目標,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經過15年努力,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至此,2035年教育現代化的施工藍圖展現出一個宏大願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必須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教育系統始終具有大量貢獻服務點。在經濟建設中,教育系統需要深度融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對外開放﹔在政治建設中,教育系統應在治理現代化、依法治教辦學、加強法治教育上扎實推進﹔在文化建設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文化事業產業,教育系統都會大有作為﹔在社會建設中,促進就業、脫貧攻堅、提高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強社會治理,教育系統將主動參與協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綠色學校與綠色家庭和社區相結合,積極投身生態環境保護,共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些都是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使命和重點任務。

梳理黨的十五大以來4類99份中央和部委文件,共涉及80項強國(或國家)目標任務,最終被納入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有18項,作為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層面支撐,分別為“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健康中國、智慧社會、學習大國”,覆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教育強國與其他強國戰略必將呈現相互支持、協同推進的格局,而且2035年期望教育強國戰略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領會教育現代化主要發展目標的意義

基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政策主線與實踐成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2035年主要發展目標,沿著2035年教育現代化總體目標的方向,呼應建設教育強國的長遠需求,全面謀篇布局,從結構上可視為三大板塊。

第一大板塊,致力於“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發揮統領作用。要求“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動,形成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教育體系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更加合理。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這將是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切實惠及億萬人民群眾的頂層設計方案。

第二大板塊,涵蓋國民教育體系各個關鍵階段。圍繞“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等六個重點,多方位進行細化部署。預計到2035年,我國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質量水平邁上新的台階,廣大青年乃至其他成年人將有更為多樣化的就學、深造、進修、培訓機會,終身學習立交橋的“四梁八柱”將更加穩固。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