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见证 | 孙霄兵: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时间:2019-09-24 16:3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 编者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人民日报》曾评价:高等教育的三架马车是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有哪些政策变迁?我们邀请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执行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孙霄兵教授。

见证 | 孙霄兵: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

主持人:您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又一直在教育部工作,从教育部门的新兵到老兵,可以说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孙霄兵:中国四十年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讲成就辉煌,波澜壮阔。其中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是四十年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这三方面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要说对外开放和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政策环境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对外开放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2000年中国加入到世界WTO体系才开始正式明确的。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框架下面,2003年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实施办法,这样我们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WTO的规则所进行的。

中国中外合作办学是秉承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有力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是世界上开放力度最大、幅度最宽、力度最深的,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在加入WTO之前,我国的中外办学是什么样的情况?

孙霄兵:九十年代主要是中国留学生走出去。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所有领域里面对外开放最早的,没有之一。甚至在七十年代都有派出留学生。在加入WTO以前,中国主要采取的是走出去的战略,就是让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个历程贯穿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其中也有一些少量的外国学校和机构来中国进行一些项目的合作和交流,但都不是成体系的,是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加入WTO以后,就有了法律的指引和保障。

主持人: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去,引进来”政策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孙霄兵:从大环境来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底子薄弱,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和西方先进的经验拉下了一些差距,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努力,这种差距在逐步地缩小,在很多领域已经持平或者领先。

主持人: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又有哪些政策上的变化?

孙霄兵: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我们按照WTO的规则和要求,中国对外开放所有的地域领域和学科门类专业,可以由外国的高校、教育机构同中国的教育机构合作。除了在义务教育领域中国不开放以外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里面从本科到博士,这些领域所有专业都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办了很多中外合作的大学,可以分为机构和项目两种。

现在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全国有9所,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说上海纽约大学,宁波洛丁汉大学等等,他们的教育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有的是全英文授课。学生的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样学校的水平,既拿中国的学位,也拿外方的学位,在各自的领域体系里面都是认同的。

见证 | 孙霄兵: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做客中国网演播室

主持人:从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和在国内的本科或者出去留学的学生有什么样的不同?

孙霄兵:有三方面不同,第一,外语水平要高一些,因为他受到的是英文教学。;第二,掌握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专业的知识;第三,通晓国际上很多的做法和规则,包括商业规则,因此能更广泛地适应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国际教育理解能力也要强一些。

主持人:随着中国经济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很多的国家都希望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我们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考量?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