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造就一支“不走的援疆隊”(教育視界)

发布于:2019-09-20 13:08    阅读次数:

造就一支“不走的援疆隊”(教育視界)

(《人民日報》 2012年2月17日 18版)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從2003年起,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基層從事為期一至三年的志願服務。

西部計劃圍繞新疆、兵團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新疆基層開展志願服務、結束服務期的4267名志願者中,有1700余人因考錄公務員、特崗教師、事業單位等留疆就業﹔在兵團基層開展志願服務、結束服務期的2438名志願者中,有1099人留疆就業,其中968人扎根兵團,成為屯墾戍邊隊伍中的生力軍。

選擇西部,青春無悔抒豪情

河南小伙子王澤一臉書卷氣。如果不是他自我介紹,很難想象他已在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由王震將軍率三五九旅一手創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阿拉爾市工作了8年。

2003年春節剛過,當時還在河南南陽師范學院歷史系讀書的王澤到鄭州一家報社實習。非典肆虐的4月,當王澤回到學校做畢業論文時,傳來團中央、教育部等面向應屆畢業生招募“西部計劃志願者”的消息,他立即到院團委報了名。

父親聽說他要去新疆當志願者,堅決反對。也難怪,三個子女就他這一個兒子,一抬腿跑那麼遠,以后家裡的農活兒哪能指望他幫忙啊。姐姐很理解弟弟,嘆了口氣對王澤說:“到了新疆如果沒水喝,我給你郵礦泉水吧……”

告別家人,一路西行。2003年9月,王澤被分配到新疆兵團農一師阿拉爾中學支教。

在阿拉爾中學,王澤先后擔任高一、初三的歷史教學和小學的作文課輔導。在他的努力下,所教班級的歷史課成績在同年級中一路攀升,輔導的學生作文先后在不同報刊上發表。在教課之余,他還負責主編校刊,為校廣播站的廣播稿件把關。

默默無聲,埋頭苦干,王澤迎來了新的機遇,被調到農一師十三團宣傳科。由於當時科室同事大多不太熟悉電腦,他上學時獲得的國家計算機二級証書就派上了用場。他又自學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制作,重新啟動停播半年的團場電視台。

為期一年的志願服務很快就期滿了。蘇寧電器等大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來電咨詢他的意向,王澤權衡再三,放棄了這些公司的美意,也放棄了回內地工作的機會。2004年11月,王澤參加兵團公務員考試,以優異成績被錄用到阿拉爾市政府辦公室工作。

天道酬勤。王澤憑著積極進取和工作能力,先后被評為農一師優秀通訊員、農一師阿拉爾市優秀公務員、阿拉爾市“文明市民”、師市“精神文明積極分子”。2010年3月,28歲的王澤被任命為阿拉爾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與第一批“吃螃蟹”的王澤不同,2008年畢業於山東聊城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李前前說,她選擇當西部計劃志願者“與學校從大一開始就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引導密不可分”。李前前告訴記者,她最初對新疆可以說是知之甚少,從不化妝的她甚至帶足了防止皮膚干裂的化妝品。一個同學怕她到新疆上不了網、看不了電視,還特意往她的行李箱塞了一台小收音機。

到了志願服務地新疆沙雅縣,看到大街上聯想、海爾、達芙妮的專賣店時,李前前忍不住笑了﹔當看到餐桌上端上來土豆、玉米、芹菜、地瓜等在內地常吃的食物時,她忍不住跟家鄉的同學發短信:原來該有的新疆都有啊!

有人說,能到西部做志願者的人身上一定存在著某種特質,李前前把這種特質歸結為“責任感”,正是這份責任感影響著李前前的每一次選擇。大學四年,家境並不富裕的李前前一直受到學校的關懷。她獲得助學貸款,申請到勤工助學,並多次獲得獎學金,順利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前夕,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學回報社會,感恩母校。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報名,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

2009年7月服務期滿,父母催她回家,李前前面臨著抉擇。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內心深處堅守著要做一名慈善者的理想。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后,她通過考試成為自治區民政廳救助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如今,她每天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的同時,奉獻著自己的一份愛心,內心感到很充實、很滿足。她說,等條件成熟了,就把父母接到新疆來。

扎根基層,人生因此而精彩

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的許曉艷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山東姑娘。因為一段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經歷,她與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关教程

江油市太白中学第一支部

教育援藏 江苏扬州派出一

面对作文题“出走的猴子

四川邻水农商行一支行多

唯美!扬大学子独特材料

做一支能生长的蜡烛

重庆桔子心理咨询中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