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在2019年6月25日第八版,以《仁行天下 爱满校园——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实施“仁爱教育”侧记》为标题,对南通第一中学20多年来仁爱教育的成果作了深入的挖掘。
报道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仁”出发,探寻南通第一中学仁爱德育品牌的内在价值,以深邃的理论思维,宽广的时代视野,注目南通第一中学仁爱德育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南通第一中学的仁爱德育品牌建设,以“爱心接力”为起点,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以活动项目为载体,让“仁爱”内化为自觉行动;以师德建设为保障,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学校传承百年文化,秉承“敬诚勤朴”的校训,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加强对学生崇文尚礼品质的培养,把真确的仁爱认知、真实的仁爱体验、真诚的仁爱情感转化成为真正的道德习惯,培育仁爱情怀。
报道原文
仁行天下 爱满校园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实施“仁爱教育”侧记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而在今日的江苏南通,有这样一所中学,她将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与当前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目标相融合,确立了“仁爱教育”这一学校文化和德育品牌,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影响日渐深远。这所学校就是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校长张晓冰看来,实施“仁爱教育”,就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以“爱心接力”为起点
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仁爱教育”的实施,最初起源于南通一中一名班主任的爱心决定。1995年3月,在策划当年的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时,时任高一(3)班班主任的陈跃辉老师和班级团支部决定成立“爱心社”,以关爱孤寡老人的形式为社会送爱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
经过多方了解,他们决定以南通市曙光漂染厂退休孤寡老人邹永誉为帮扶对象。每逢周末,师生们便来到邹永誉老人的家里,帮着买菜烧饭、打扫卫生。节假日来临,孩子们就围着老人坐成一圈,话话家常。他们的做法,让老人和周围的邻居们深受感动,事情渐渐传开了,“爱心社”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熟知。
后来,学校将这一活动命名为“爱心接力”。帮助邹永誉老人不再是一个班级的事情,而成为了学校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从此,每届高一(3)班的新生,都会从上一届的高一(3)班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完成学长学姐们的爱心任务,就这样持续了18年。
随着“爱心接力”的持续开展,南通一中的管理者们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如何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学校德育文化水平,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深思熟虑之下,他们找到了答案——仁爱教育。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时代特点以及同一时期学生的个体特点,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并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现爱心,以此为学生的所有道德行为构建牢固的基础。”说到实施仁爱教育的初衷,南通一中校长张晓冰如是说。
这些年,学校通过环境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网络课程、社团课程、社区课程、生活课程等一系列课程建设,不断丰富“仁爱教育”的内涵。在环境方面,学校重视物型课程建设,关注校园“仁爱”环境的塑造;在教材方面,编写了以古今仁爱诗文为主体的《仁苑风荷》,以教师仁爱情怀为主体的《我身边的仁爱故事》;在活动方面,通过学校、年级、班级三个不同层面,精心组织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在网络方面,借助建设智慧校园的契机,拍摄专题宣传视频,丰富学校微信公众号;在社团方面,寓仁爱教育于社团课程,鼓励学校人人参与;在社区联动方面,与慈善机构及社区合作,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实践。
初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看(初中毕业证丢
导读 么初中的毕业证还是比较重要的,祝您好运 你好,你继续求学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68)人阅读时间:2023-04-24300分能上什么高中 有哪些学校
300分的分数在大部分地区上普通高中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考生所在地的最低控...(175)人阅读时间:2023-04-23老板的娃上了一流初中,然后栽在了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论家长心态不稳定指数,4-5月排第一。因为接下来是闹腾腾的幼升小、...(110)人阅读时间:2023-04-23扬网招考直通车丨@家长 你关心的问题答
扬州网是由原今日扬州网和扬州新闻网重组而成。今日扬州网站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通,扬州...(98)人阅读时间:2023-04-23点解我在广州晚晚都出来蒲?
△回顾这些年,陪伴你十年的灯光节 来广州,绝不可错过她的夜景。 过去9年,每年冬天广州...(86)人阅读时间: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