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特长生之殇:公平与功利的博弈

时间:2019-08-31 23:4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特长生之殇:公平与功利的博弈

和班上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读初一的明明(化名)现在只能通过网校补习功课。她没有时间去机构上课外班,因为她要跳舞。

学校的舞蹈团每周排练四次,她经常要到晚上九点多才能回家,回了家还要做作业,根本腾不出多余的时间。

去年五月,明明顺利地考上了艺术特长生,也赶上了这一政策的末班车。

偶然、必然

明明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并没有人搞艺术。

幼儿园的时候也曾展露过一些舞蹈天赋,但是就像大多数女孩子都爱唱歌跳舞那样,家里人并没有太当回事。

小学一年级,明明被学校的形体老师选上,作为舞蹈队的后备力量。一同入选的还有班上的四五个同学,甚至包括男同学。

明明的爸爸回忆说,也许是她天生忍耐力比较强,所以一路坚持了下来。“也有怕疼喊累的时候,可是抹抹眼泪又回去接着练了。”

到了三四年级,班上还在舞蹈团继续跳舞的就剩下明明一个人。有时候舞蹈团有公开演出,大半个班的孩子都跑去看她跳舞,在人堆里找自己熟悉又陌生的那个身影。

渐渐地,明明成了班上的明星,也冥冥中注定要走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

五年级放暑假之前,班上已经有不少同学陆续离开了,有的被点招、有的去了国际校。毕业在即,家长们都开始为各自的孩子谋划出路,八仙过海的时候到了。

明明的集训之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16天一个单元,每天3小时大课,3个单元48天的魔鬼训练。

到了六年级,根本就没有时间在学校上课了。校外每周五次大课、两次小课,学校的舞蹈团还有四次排练。

六年级教室的空座位越来越多,有提前录取的,有请假在家刷题的,还有像明明这样在舞蹈教室挥汗如雨的。

曾经叽叽喳喳在台下看热闹的同班同学并不知道,为了台上一两个小时的演出,为了走通特长生这条路,明明要比他们多付出多少。

人力、财力

高强度训练一直持续到去年五月中旬的特长生考试。

那天区里的三所名校同时开考,先去哪所学校相当于第一志愿,也意味着要跟其他学校说再见。

明明的父母斟酌再三带着她去了离家最近、排名最高的中学——学校品牌和舞蹈团质量是他们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

情况比想象的要好一点,原本以为有一两百人的考试结果只有几十人。

独舞、技巧展示、测身高体重,从进场到出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等他们赶到另一所学校,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考完了老师说,跳得挺好。但实际上,他们在上午已经锁定了名额规定内的5个学生。

当天晚上,明明收到了第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

粗粗一算,考特长生这一年的花费就在20多万。每次两三个小时的舞蹈课,通常要花费一千多元。

随团出国演出也要花钱,在明明爸爸的印象里,出国费用没有低于三万的。

最让家长心疼的是孩子的伤痛。

明明的腰上、腿上都有伤,筋膜炎、半月板损伤,这些几乎和跳舞的孩子如影随形,还只能慢慢养。可是舞团要排练,班上要上体育课,慢慢养也只是一句空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特长生同样如此。

专业、学业

“我们也是被裹挟的。”

即便凭一技之长顺利考入名校,明明爸爸依然这样说。

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走这条路,只是后来看到有这个可能、孩子具备这个条件才逐渐加码。

小升初的这一年是紧张压抑的,从9月份到5月份整个家庭都很焦灼,整个班级也是如此。

在特长生考试之前,明明的父母已经向一些学校投了简历,有一所不错的学校看重了孩子的特长和综合素质,也成了他们保底的选择。

此外,家里又给孩子想办法拿到了另一所民办学校的录取资格。

“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们才敢让孩子去冲。”明明爸爸说。

苦尽甘来,明明这一届的录取情况非常理想。舞蹈团里的11个孩子有7个进了同一所学校,其他的也都被另外一些名校录取。

从录取的喜悦到紧张的训练只有短暂的中场休息。初中还没开学,舞蹈团的集训已经开始了,7月中旬到8月上旬,整整一个月。

选择了特长生,等于选择了双线作战,专业和学业不可偏废。

初一上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明明都考得不错,是班上的前几名,但是要保住这样一个位置并不容易。

平常占用大量的时间不说,有时为了参加重要演出,考前还在不停排练,家长们一个个心急如焚。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