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她,让1500名山区贫困女孩儿找到人生方向

时间:2019-08-30 16:0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她,让1500名山区贫困女孩儿找到人生方向  
公益中国 gy.china.com.cn  时间: 2019-08-28  责任编辑:楚丹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玉林 韩亚聪

  在62岁的年纪里,张桂梅的人生节奏丝毫没有放缓——

  常态化的家访多年来雷打不动、每周带领师生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每天从早上5点开始的忙碌会持续到深夜……

  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拼”是出了名的。

  从15岁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的外乡人到华坪民族中学的教师,从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到华坪女子高中的创办人,张桂梅已帮助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将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在她的带领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10年获得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

  “我一定要让学生们学有所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张桂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她是在用自己的重生为贫困女孩儿们带来新生。

  东北姑娘扎根云南

  一段温暖往事,总是被张桂梅放在心里、挂在嘴边。

  1972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15岁的东北姑娘张桂梅跟着姐姐辗转千里,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既然户口已经迁到云南,我就在这儿安心扎根了。”张桂梅说。

  这一扎根,便是47年。

  1995年,相濡以沫的丈夫病故,张桂梅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在这之前,她已先后失去了父母。无儿无女、心如死灰的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从大理来到川滇交界处的小城华坪,进入华坪民族中学教书。

  在民族中学,张桂梅一心扑在教学上,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但此时她被查出患上了子宫肌瘤,“哭一会儿,站一会儿,一夜未眠。”那是张桂梅人生中又一个灰暗的日子。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等人前去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劫后重生的张桂梅决定回报华坪这片热土。担任华坪民族中学教师之余,她经常去县城的养老院做义工。2001年,她出任刚刚成立的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没有儿女的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献给了儿童之家的孩子。

  “我要用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回报华坪的父老乡亲。”张桂梅说。

  让贫困女孩儿有学可上

  在华坪民族中学教书期间,张桂梅第一次深刻了解到许多贫困家庭女孩儿无法上学的现实困境。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儿,身旁放着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儿怎么了?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儿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张桂梅的心里,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

  张桂梅四处奔走募捐。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唯一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在华坪县成立,第一年招收了100名学生。

  如今的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草木葱茏、百花争艳,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华坪女子高中成立之初,整所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

  没多久,第一批进入学校的17名教职员工中就有9人辞职,部分学生也转学了。“女高还能办下去吗?”质疑声四起。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哭完后回到办公室整理档案。她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加上自己,共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想。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果没有华坪女高、没有张校长和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就考不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没有华坪女高、没有张老师,我可能早就回家务农了”……这是就读于青岛大学的吕娜、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的邓婕和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的郭晋霖的共同心声。

  独特的教育理念,给了贫困女孩儿们理想的引领、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塑造。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