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教育行业艰难时刻:教培机构的焦虑与生机

时间:2019-08-29 10: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教育行业艰难时刻:教培机构的焦虑与生机)

  “一天到晚就为办学许可证奔波劳累。”

  自2018年2月减负政策下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顿正式吹响冲锋的号角。政策的威压尤胜千军万马,令人胆寒。

  在这场名为“减负”与“合规”的大清洗中,除了办学证,教师资格证也一时“风头无两”。政策一出,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员增至447万,为上半年的2.2倍,比去年同期增长119万。

  再加上资本寒冬的大背景,因整顿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时间成本,反观到机构本身,其业绩呈疲态增长或减缩。新东方2019财年Q2业绩显示,新东方2019财年Q2净收入逾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归属于新东方的净亏损约为260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约为400万美元。

  整顿里的日子总是格外艰难,当大环境风起云涌时,流变中的人唯有奋起挣扎方能抓住一线生机。

  而鲸媒体透过采访看到的“众生相”中,有的积极应对,穷则思变,上下求索;有的面对整改结果,心生愤懑,失意转行;有的洞若观火,及时止损,跳上另一辆车;有的虽未沾身,但却“触类旁通”,提前进入战场。无声的厮杀却也折射出几番刀光剑影,教培机构从业者在朝阳与落日间活出百态人生。

  上周,鲸媒体发布了培训机构整顿系列封面报道上篇,《封面报道 | 教培机构的拐点:从百家争鸣步入黑白时代》,描绘了线上、线下不同教育机构的整顿画像,这一次我们从学科应试和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捕捉整顿中的“他们”。

  目录:

  清理:政策落地,祸福旦夕间

  阵痛:不变通,下场一定是死

  挣扎:走出至暗时刻

  选择:已尽人事,听天由命

  生机:黑暗中的光与机会

  1 清理

  政策一朝下,祸福旦夕间。无论是整顿旋涡的北京还是偏远三线城市株洲,都无一幸免。

  “我们机构有40多家校区都遭到了执法部门的检查。”张越所在的机构,发轫于北京,成立于2003年,从事K12全科辅导,主要经营个性化辅导1对1和5-8人的精品小班课业务。

  由于采用社区精品店的运营模式,面积在200平米,按政策规定的标准,机构面积要达到300平米以上,若不符合要求,则需更换新址或者重新装修。“附加重新装修以及二消改造的工作,费用投入要比以前高出三到四倍。”

  不得已,这家机构采取的策略是:短距离范围内的小店合并为大店,转为社区旗舰店。“40多家校区全面转型后,可能会合并成20多家。”

  考虑到个别校区的特殊情况,对于所处竞争压力较大、经营状况不是特别理想的校区,他们选择了撤店。

  其实,在最初四部委减负整顿令下发之时,张越他们并没想到会如此“大动干戈”,多是怀着侥幸心理,但紧接着从3月开始,他们“三天两头被教委拉去开会谈话”,这时她才发觉“是要动真格的了”。

  9月份后整顿形势越来越严峻,虽是初秋,她却觉得凛冬已至。“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检查,甚至有时候教委会牵头联合工商、消防、安监等七八个部门一起突击检查,员工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做不下去了。”

  同样发愁的还有远在湖南株洲的马思特,尽管株洲为三线城市,不如北京那样首当其冲,但仍旧免不了被冲击。

  “全日制学校老师与培训机构的联系被斩断,市场份额垂直下降,学生人数同期下降50%。” 刘艳告诉鲸媒体。她2月22日被任命为马思特株州城市分校校长时,算得上“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从成立时间来看,马思特算得上教培行业的老将了。这家有着24年历史的机构,常年盘踞在长沙,专注K12阶段的线下辅导,除了1对1,还有25人以下的班课。

  尽管互联网在普及,马思特仍坚持了线下这条路子,并且走得还不错。除了长沙总部,马思特还陆续在全国各地建了近60所分校,尤其在三四线城市,马思特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低,在湖南本土知名度很高。以株洲分校为例,巅峰时期,它的年营收接近5000万。

  然而,没有被互联网裹挟的株洲城市分校,却在整顿来临时慌了手脚。

  政策对株洲分校打击最大的是教师这一部分。“在大部分家长心里,学校的老师就是王牌老师。”刘艳告诉鲸媒体,这种情况在三线城市体现得更为彻底,株洲自然不例外,“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三分之二是学校老师来兼职的”。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